——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荀子所著的《荀子·大略》,意思是: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才能不负平生所学。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荀子的这句话,意在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将学习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上升到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今,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不但“外行”很难领导内行,即便是“内行”,也需要终身学习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增强本领,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学习之基础: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准。爱默生说过,“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学习和工作是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还是安于现状敷衍了事,也决定了他最后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端正的学习态度,如同发现美的眼睛,能使学习者从学习对象那里找到值得注意的东西;端正的学习态度,能使学习者谦虚、自信,具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毅力;端正的学习态度,能使学习者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目中无人。
学习应有端正的态度,工作更应如此。敬业进取的工作态度,能够使工作者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立足岗位,爱岗敬业,认真、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做到珍惜工作岗位,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
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的态度折射着这个人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着人生成就。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完成好一项工作,就必须要有端正的学习工作态度、扎实的学习工作作风。领导干部更应如此,需主动发挥表率作用,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这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
学习之手段:方法决定成败
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领导干部只有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在学习方面,可理解为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可见,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须手段,领导干部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更应注意方式方法。
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学习就容易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就难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所以,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工作,通过不断学习,观古鉴今,总结经验来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深入思考,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来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突破常规,自我超越来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冷静观察,缜密分析,实践锻炼来提高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只有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修养,才能更好地讲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更有效的工作。
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工作应该做深做细做实,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就要让学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简单来说,就是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领导干部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要脚踏实地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客观真实情况,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干部作风、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重要途径。要想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先做好调查研究。领导干部只有对实际客观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才能够进行正确科学的分析,才能够清楚事情的真相,才能够把握准确问题的本质,寻求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形势和问题本身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掌握知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领导干部只有走出机关,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多进行调查研究,听真话、察实情,才能真正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纵观历史,战国的赵括因“纸上谈兵”而让赵国一蹶不振,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结果使南朝偏安一隅长达数百年。需要强调的是,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应该力求遵循。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只要拥有端正良好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方法,再多的事情也能够做完,再难的问题也能够解决。
(执笔人:吕君、李金锴,内蒙古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