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我不仅要奋斗出自身的幸福,更要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组建一支基础好、肯钻研、能担当的技术创新团队,为企业技术进步和自治区建设作贡献。”
这是内蒙古一机集团高级技师卢仁峰在今年3月自治区总工会组织的一次劳模座谈会上说的话。
仅有初中学历、左手残疾的卢仁峰,靠着顽强的拼搏精神,用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创造了“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寻用匹配法”等多项成果以及“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
“做任何事情,要想有成绩,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坚持,不断钻研,精益求精,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卢仁峰说。
从16岁进入内蒙古一机厂当学徒起,卢仁峰就定下了学技术不仅要学会,还要学好、学精的目标。
他认真学习《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等知识,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及时记录焊接技术难点和体会,焊接技术不断提高。
1987年,一场事故险些让他失去左手。他的手掌经过8次手术后,大拇指、食指、中指基本不能工作。治疗期间,他认真学习焊接理论书籍,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厂里准备让他去做库管员。“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战胜自己!”卢仁峰拒绝了组织上的照顾。
“回到工作岗位后,由于左手不太灵活,我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与精准,别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儿,我要两三次甚至数次才能完成。为了达到焊接要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至少焊50根焊条。”卢仁峰说。
2003年,一台承担着重要军品生产任务的大型水压机1号高压泵体突然出现裂纹,市场上也没有相应的备件。卢仁峰主动请缨、反复试验摸索,经过52个小时的艰辛工作,终于焊好了裂纹,为厂里避免了经济损失。
2009年,作为国庆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量生产,焊接任务首当其冲。面对新材料、新工艺,卢仁峰一头扎在车间,反复试验、修改焊接方案,终于摸索出了“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方法,使产品合格率大大提高。
2011年,一机集团“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卢仁峰带领下,工作室先后完成了23项技术难题的攻关。其中,《解决轮式车辆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项目,有效控制了轮式车辆的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问题,创造经济价值500万元以上;《新型民品科研项目“铝摇枕”焊接攻关》填补了兵器集团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彻底解决高速列车枕梁完全依靠进口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创新攻关的同时,卢仁峰还把多年提炼出的《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教给徒弟,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近年来,他带出的100多名徒弟,个个成了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