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75岁的郭何成因为这些老毛病,没少住院治疗,但这都是近几年的事儿。用他的原话说:“以前哪敢住院?”这次住院,前前后后便一共花了6000多元,但自己只掏了800元,那200元便是入院时缴付的押金1000元里退出的。6000元,对于一个祖孙几辈都在土里“刨食”的庄稼汉来说,就是一笔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巨”款。因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又是低保户,郭何成才敢这么听从医生的安排,踏踏实实地住院治疗。
在准格尔旗大路镇尔圪气村,年轻时的郭何成是出了名的“壮劳力”,从人民公社的挣工分到后来的开荒种地、养家糊口,都是靠着一副坚实的身板儿。
1980年左右,等到这位解放前出生的庄稼汉,终于熬到改革开放带来的“风调雨顺”,家里吃饱穿暖有了着落,儿女们也相继成家,能喘口气的时候,身体提前透支的郭何成却开始“气短”了。先是一趟一趟地往村里的赤脚医生家里跑,买一瓶安乃近或止疼片,睡前吃一片,扛一下、忍一忍,第二天又赶着太阳露头前去地里干活。偶尔输液打针,都是实在扛不下去才敢有的“奢侈”之举。后来,妻子又患上“红斑狼疮”,南下广州东到上海北奔北京,大大小小医院跑了几十家,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开两半花。
像中国绝大多数农民一样,郭何成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能扛到什么时候,更确切地说,他压根儿就不想知道,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了今天再过明天,只要还能出门,就必须得去干活儿,因为情况真的如他所说:“每一个药片儿都不是白来的”。
2005年,鄂尔多斯市新农合政策开始进村入户,郭何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交了自筹的那部分,没想到政府的“承诺”很快就兑现了,再去乡镇医院买药省了不少钱。2012年,全市开始以旗区为单位,统筹缴费、统一管理。自2013年开始,年过七旬的郭何成再也不敢和孩子们嚷嚷着“没事的,忍忍就过去了”,而是每年两三次住院治疗,“心肺肥大”让他走路都出现困难,严重时都进了ICU。尽管每次花销不少,但可以报销50%左右,再加上儿女们的补贴,郭何成的心理负担减轻了不少。
2017年,鄂尔多斯市又出台了“精准扶贫新农合优惠报销”相关政策,主要优惠政策涉及普通住院补偿、慢性病门诊补偿和大病商业保险三方面。普通住院补偿优惠政策:在普通住院报销政策基础上,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在同年度同级别医疗机构再次住院的,取消起付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儿童及重度残疾人在旗区级、苏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取消起付线,直接按比例报销;慢性病门诊补偿优惠政策:不分病种,并在慢性病门诊统筹政策基础上市内定点医疗机构(除药店)不设起付线,市外定点医疗机构(除药店)起付线降低50%。在旗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除药店),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商业保险政策:在大病商业保险政策基础上,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每段提高10%。
此项政策旨在为全市278户680名贫困人口和1.35万户、3.4万低收入人口进一步“减压”。就这样,低保户郭何成又一次被政策红包“砸中”,报销比例可达到90%以上。“确实是敢住院了”,他揉着枯瘦的手说。
出院后的郭何成,还需要长期服药,“听说我这种情况可以办个慢性病卡,也能报销一部分药费,我准备去办一个。有人说是这些药给了我命,我说其实是国家政策让我一次又一次脱离了危险,除了感谢,真不知道还能说啥”,郭何成憨实的笑容里,尽显真诚。
在鄂尔多斯市,郭何成根本就不是特例,医保已经真正成为老百姓健康的“保护伞”。截止到2018年7月底,全市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医保共计115.8万人,人均筹资标准达到926.2元,位于自治区前列。有181912人享受到政策红利,上半年实际报销比例61%。而随着精准医疗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截至7月底,基本医保共计补助2497人次,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66%,享受大病商业补助192人次,补助69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76%。全市17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同时,选定中心医院等全市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13家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自治区内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
采访结束时,已近正午。秋天的阳光投射在郭何成黝黑而布满沟壑的脸庞上,仿佛是对另一块土地的亲近。这位朴实的老人不会讨厌这种火辣辣的暴热,就像他不会舍弃田垄间的庄禾和缀满果实的土地,而国家政策也一样不会把疾病、贫穷丢给这些离大地最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