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仰望圣山

  □刘长庆

  每次前往鄂伦春自治旗,总有某种类似朝拜般的虔诚心境。

  阿里河,猎者的圣河;鲜卑山,北方的圣山。

  春节前那次进山,我用一整天时间,抓了匹林场散放的马,欲骑它趟过那条隆冬也不封冻的毕拉河。马在河心将人掀翻,刀柄别进肋缝,折断的肋骨随呼吸咯嘣咯嘣地响。我和猎民队混挤进林业扑火队只在春秋防火期入住的铺房里。他们的队长阿春林是救过我命的朋友,然而,这一次却把他难住了。尽管每晚用獾油帮我涂抹那只冻伤的脚,它却愈发肿胀发亮,最后像烹过的熊掌,插不进靴子。上不去山的我在铺房里蹦了几天,猎民打的狍子、野猪、鹿和犭罕,就在房后垛成了小山,盖住了我那几样微不足道的猎物。送我回公路道班去的阿亮套好马爬犁,却无法翻动压在大垛下面的小野猪、獾、雪兔、乌鸡什么的,阿亮进屋请示队长,我捂着肋条,一瘸一瘸地跟随进去。他们用我听不懂的鄂伦春语对话,表情似乎都挺矜持,之后,阿春林走出来,搬着公狍子的角杈和公野猪的獠牙,不由分说地从垛里拽出最大的五只,把爬犁装满了。多年来,我跟每位熟悉的鄂伦春人打探阿春林,至今杳无音讯。在小说《雪溪》中,我清晰地描摹他:“阿春林穿戴得像个滚圆的兽皮筒。半自动步枪锃亮,长长的枪架。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淡黄眼珠,站在那儿,欣赏爱犬和他的朋友在雪地上嬉戏摔闹。他的马儿,那种横行兴安的猎马,短躯短脖短尾巴,伫立时标直的腿……”总有幻觉挥之不去,像与阿春林邂逅于猎民新村、库图尔其广场、野生动物养殖基地、山珍培植园,哪怕恩人已颓废成了《最后的老熊》中的老莫吉,我亦当洒泪相拥,倾心回报。但他就跟猎枪一样,在林子里从此销声匿迹了。

  阿春林,永远的阿春林。

  后来,跟随作家采风团,我再次来到这里。车队隐入了生态恢复极好的莽莽林海。透过松干的罅隙,我窥见所有的积材道上劲草挺拔,幼树萌发,好久都不曾有过履链轨或车辙碾轧。那些曾经横行兴安的“爬山虎”,被划时代地搁置在雄伟的纪念碑上,成了林区特有的一景。森林在这里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

  进入大杨树镇后,沿途良田沃野,峰峦苍翠,放眼碧绿。雄伟壮观的兴安大峡谷就像个强悍的爷们儿,垒于谷壁的巨石好似隆起的疙疙瘩瘩的肌块,鲁莽地束缚了毕拉河那黑妞般扭捏的湍流,而后又放它一路逃离谷口;宁静的达尔滨湖,湖面弥漫着仙子沐浴后的芬芳,成片的兴安紫鸢,点缀着整个湖滨湿地,像一群群蝴蝶,在微风摇曳的水草尖上沉迷声色地荡迁;火山岩景区更像是一组组恐龙繁衍的养息地,无数遗弃的恐龙蛋历经万年风蚀雨剥,定格成了不朽的胚胎化石。置身于如此浪漫的仲夏时节。蜜蜂也许被冲天的花粉呛昏了头脑,瞎虻也奔波于嗜血大追踪的闹剧里,这里的夏天是多么的喧嚣啊。仿佛所有的生灵都参与了夏之歌的大型音乐会的彩排中。甘河之畔的篝火晚会开始了!鄂伦春乌兰牧骑的姑娘们娉婷如玉树,婀娜似小鹿,热情像火焰,浪漫媲仙姑,仿兽皮的演出服后边,都朴素地佩饰一副漂亮的纹花皮手焖子,看上去那么和谐得体,别致真切。环绕篝火的舞姿,金光映衬的面颊,立刻使人遥想到了较早的诗集《楚辞·大招》中描述的——“小腰秀颈,若鲜卑只”。

  没有什么比走进嘎仙洞的空灵肃穆更能陶冶人心,那震撼是刹那的、逼人的。一直奏响耳畔的自然韵律戛然而止,惟有大提琴般低沉的咏叹调在独自訇鸣。瞻仰北魏王臣遒劲的拓文,如雷贯耳。瞬间萌生智慧,天赐般的醍醐灌顶,可敢将灵魂捆系于那根冥冥中的响箭,射向遥不可及的远超现代文化环境的历史落点,在时空隧道中光速地追寻那些基因的序列源头,破译出真正的远古,并对未来的创作产生意义。凝神徜徉在这北方民族的大摇篮里,千年亦如弹指。曾由此而演绎过的繁衍、交往、征战、融合的一幕幕,如何拓展想象也皆有可能。拓跋鲜卑久居此洞,肃慎、东胡、高丽、鞑靼、室韦的身躯也恍惚地影印在黝黯的石壁之上。于魆暗中痴迷太久,乍见阳光刺目,管弦琴箫高潮迭起,洞外林梢瑟瑟,使人眩晕不已。从嘎仙洞口向外眺望,能看到拓拔鲜卑南迁西进的恢弘背影,就此历经九难八阻建立起的霸业;蒙兀室韦即在这绿海中呵舔伤口,休养积蓄,厉兵秣马,扶助并成就了一代天骄猎牧天边的寥廓无极。似有先祖感召,抑或心潮澎湃,我在洞外颇具浪漫地摆姿,模拟了《射雕英雄传》式的张弓。

  以往读过的相关鄂伦春民族的著述,多半是以看似探险般的采访形式,向世人披露一个狩猎民族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表象解析,很少能品飨到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的言谈。作家敖长福锋芒闪烁的《猎刀》十年一铸。这部著作有某种神秘难抵的力量,不但忠实地坦言一个地域向外探索时不可回避的种种追问,亦披肝沥胆地坦露自己的心灵,让每个读过它的人,都能肃然起敬地重新领悟那些极具特性的复杂情感、思想、本能排斥和精神诉求,谁读到最后都会对这位责任感极强的鄂伦春族作家心生敬意。我最爱跟敖老爷子喝酒,又最怕跟他喝酒。敖老爷子猞猁般犀利的眼睛不时地睥睨我那烛液似的残樽,让酒力不支的我酩酊不暇。敖长福举止稳健踏实,这跟年龄无关,那是在大森林里倾其一生方得以修炼的猎王习性。用笔行文像用子弹似的惜字如金,话语也都显得有点儿低沉略带沙哑,且从不用惊叹号,恍若扣动扳机前的悄声商榷,唯恐惊逃了林子里的什么。

  曾几何时,我特别厌恶诸如此类的“你们现在还打猎吗?”“你家还有猎枪吗?”“你们现在吃兽肉还是吃粮食?”天外来客般的问询,听起来更像是个传播谣言者,充满猎奇且又无关痛痒的刺探。而能震撼我的,一概是那些温和谦卑的回答和目光不以兴安岭峰巅为障碍的淡定和从容。我笔下的莫吉说:“我马架子的横柁才有这碗口粗,搭撮罗子的斜杆才有胳膊粗,猎民从不放倒比大腿粗的树。我们是打动物,可完全依照山神定下的规矩打,从不滥捕乱杀;更不像大饭店、大宾馆那么胡吃海塞;也不兴给管事的送礼。森林不是我们毁的,动物不是我们打绝的。我们世代都捍卫赖以生存的林子,我们比谁都真情实意。”

  参观采访,奔忙各地,惊喜赞叹,陶醉其中。鄂伦春自治旗和谐美好的景象令我流连忘返,思绪飞扬。令人永远心存感念的鄂伦春同胞啊!你们让我更深刻地领悟了一脉民族的河流,如何像奔涌滚烫的血液般欢腾凝重地汇注中华,永世不衰。从此对祖国又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民主与法制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第1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梦想, 在歌声里启航
故乡,灵魂背负的行囊(外二章)
仰望圣山
等待
朝阳用断裂的 记忆歌唱(组诗)
在风中
莞草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