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多年从事文艺评论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文艺新春》《文艺金秋》和《策·杰尔嘎拉文集》等蒙汉文多部论著。新近出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18)是其《草原文学新论》(2013)之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第二部著作。
该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民族文学》一文,在准确把握中国多民族文学本质特性的基础上,从少数民族文学“本质”“本体”和“总体”三个方面给予具体展开和解读。其一,“少数民族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的存在、发展和繁荣,使我国文学更加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是作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之间关系的本质判断,是从习近平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的论断中得出的结论。作者以诸多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名著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为极大地丰富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宝库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其二,“在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色则主要见之于民间口头文学,而在现当代,作家创作迎头赶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学获得新生,受到重视,茁壮成长,出现了多向度开展文学创作的繁盛局面。”作者这样的判断,符合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历史发展的实际,在举出的作家文学作品实例中不仅包括了老舍、沈从文、李凖、张承志、霍达、阿来等早已进入主流文学叙事的名家,还包括陆地、敖德斯尔和玛拉沁夫等少数民族汉语作家,尤其将纳·赛音朝克图和巴·布林贝赫等坚持母语创作的蒙古族著名作家和诗人纳入文学史叙事范畴,不仅与作者对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的熟悉和了解密切相关,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少数民族文艺方面诸多论述的准确延展。
其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使中国文学的语言表达在汉语文之外又增添了55种色香”。作者在文章中尤其注重“少数民族文学独特的精神创造、文化表达、审美呈现”,明确肯定少数民族文学所具有的多彩意蕴和丰富内涵,进而指出,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对提升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作者以三大英雄史诗和《福乐智慧》《青史演义》等少数民族名著,尤其肯定少数民族文学对世界文学贡献独特的创作经验与文学智慧,这些均为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提供了文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