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大鸣:用艺术点亮人生

《芍药花开》
《驱霾》
《青年乌兰夫》
  ◎本报记者  徐跃  赛男

  日前,在2018“山西优秀电影奖”评审当中,魏大鸣领衔主演的《土地志》获得“优秀故事片”奖,同时,魏大鸣本人也荣获“优秀男演员”奖。

  《乔家大院》中的镖师闫镇山,《大盛魁》中的天义德掌柜郭德义,《青年乌兰夫》中的李大钊……多年来,魏大鸣塑造了近百个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我踏上这条路,就没放弃过,一直在努力着、追求着。”

  多年来,魏大鸣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成绩斐然。他娴熟的表演、质朴的风格、深厚的文化功底,无一不展现出内蒙古表演艺术家的风采。

  在毕业后的30多年时间里,魏大鸣共参演了90余部影视剧、10余部话剧,还演播了50余部广播剧。

  魏大鸣的演艺版图涉及多个领域,遍地开花。他领衔演播的广播剧《渥巴锡汗》获得2001至2002年度全国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走进石锁沟》在2005年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23届中国电视剧金鹰奖、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国家西新工程最佳故事片奖;在电影《草原的思念》中,他饰演男一号旗长额尔敦·陶格涛,此片在2003年被列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银幕形象影片展播作品。

  去年,魏大鸣主演的电影《驱霾》入围了第16届电影频道百合奖,并且不负众望,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这部影片被专家誉为电影版《人民的名义》,曾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黄金时段多次播出,获得观众广泛好评。魏大鸣在剧中扮演市委书记罗中南,他将角色的犯罪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为影片增色不少。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百部优秀影片展播电影《土地志》。这是一部反映当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家重大农业题材影片,魏大鸣在片中领衔主演镇长韩长河。他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对人物的塑造可谓深入内心,真实、鲜活、生动的表演形式,让他扮演的镇长韩长河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可信、可亲、可敬!他操着一口流利的陕西方言,那种自然真切、精湛质朴、收放自如的表演节奏,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的心。

  《土地志》是魏大鸣近年来的代表作品,影片曾先后获得了金鸡、百花、华表最佳影片提名奖,如今又获“山西优秀电影奖”大奖。

  魏大鸣说:“以前都是我担任主要角色的影片获奖或者提名,这次我个人也获得了荣誉,我很受鼓舞,这么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我没有啥特别的人生格言,就是觉得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不放弃,竭尽全力地去追求,总会收到好的成效。”

  “演戏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更要从深层次挖掘人物的内心。”

  魏大鸣对剧中人物的塑造能力极强。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论是军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还是警察、镖师、钢琴家,魏大鸣都演绎得细致入微,澎湃着永无穷尽的创作激情。

  “过去人们追求的是表演技巧方面的一些展示,现在我自己更加追求无痕迹的表演,从人物的内心出发塑造人物。”魏大鸣说。

  为了演好《青年乌兰夫》中李大钊这一角色,他反复查阅相关资料。饰演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没有参照的样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魏大鸣没有放弃,他秉承自己的职业精神,做足了案头工作,反复与导演切磋,夜以继日的琢磨,多方征求中国革命史专家们的意见,终于将这个角色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他所塑造的李大钊,得到了李大钊的孙女李晓玲的充分认可。

  《青年乌兰夫》的导演张元龙回忆:“记得拍《年轻乌兰夫》的时候,魏大鸣一口气将李大钊先生的一段4分多钟的台词,铿锵且跌宕有致地狂泻而出,让拍摄现场的人大吃一惊!”

  导演张元龙对魏大鸣的表演有着客观的评价:“这些年魏大鸣对表演艺术不离不弃,到今天确实有很大的突破和进步。无论对角色的理解,还是在现场的节奏控制,都能表达出一种表演的魅力,举重若轻,举轻若重,这是艺术家的功力。”张元龙在看过魏大鸣主演的《土地志》之后,感慨地说,这是近年来最好的电影,不是之一,而是唯一,有人物、有故事、有矛盾、有性格、有情怀、有肝胆、有道义、有血性,称得上一部好电影!

  在魏大鸣的身上,能够看到内蒙古演员质朴的精神气质。就是这样一种气质,让他能够一次次地塑造出受观众喜爱的、接地气的角色。

  “演员这份工作是十分光荣的。每当我看到电视中出现我饰演过的英雄人物,还是会热血沸腾,这些先烈虽然已经故去,但是作为演员,能够有幸再现他们的豪情壮志,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也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我觉得我的工作是伟大的,我问心无愧。”

  “生活的积累和相关艺术的学习,都会成为表演的创作源泉。”

  许多人不知道,魏大鸣年轻时是一名滑雪运动员,曾经在全国冬运会上获得过一枚铜牌。多年来,他一直在拓展自己的爱好。影视配音、骑马、滑雪、足球、拳击、书法、绘画,都是他擅长的领域。

  他说:“我感觉到表演,尤其影视表演,它是紧紧贴近生活的。在生活中所掌握的任何技能,都有可能在影视表演中用得上。”

  《乔家大院》中他饰演镖师闫镇山,其中多数的武打动作都是由魏大鸣自己完成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燕子李三》拍摄现场,他亲自写下书法作品《惠风和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魏大鸣说,他在没有戏的时候,就会到书法班学习。也会经常参加各种大型的晚会,《海燕》《大盛魁交响组曲》都是他的优秀朗诵作品。

  除了相关艺术的培养,魏大鸣一直没有停止学习。在多年的拍戏过程中,除了标准普通话,他还会说山西、陕西、山东方言,以及东北方言,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方面的技能。

  过往的经历磨砺了他,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曾经,魏大鸣还是一个知青。他说,那段4年多的知青生活,对他未来的创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回想起1975年,来自海拉尔、北京、天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27名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知识青年,集合在牙克石牧场,自己动手上山采石、下河挖沙建宿舍,盖出大礼堂。他们住在帐篷里,冬天的气温零下30多度,坐着大卡车下乡巡回演出,沿着边境线,穿越大森林,走遍大草原,把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广大牧民、工人朋友。

  生活的经历教会了他演戏,也使他坚信,人生的积淀对表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如他的知青战友克明和王晓弘为知青40年后再聚首,用心谱写的歌曲《向北方》中唱到的一样:

  “我曾站在草原上,人生之路多迷茫,那一段难忘的岁月,我用一生来珍藏……”

  不管离开多久,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只要一想到北方,一看见寒风中的北斗,就自然会想起草原,想起森林,想起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魏大鸣的人生经历是丰富的,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注入到一个个鲜活的影视形象当中,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铺就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艺术人生。目前,魏大鸣正在李少红导演的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大宋宫词》中担纲主要角色,现场正在忙碌着,相信他的艺术之路会越来越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民主与法制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第1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魏大鸣:用艺术点亮人生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