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一直醒着,所幸留下的,都是明媚芬芳的片断。
在《北国风光》工作的日子,紧张而快乐,也很有趣。寻找好稿子的过程,也和人家满世界寻宝差不多,发现一篇闪闪发亮的文章,咀嚼着那些齿颊留香的字句,心中有无限的甜蜜……也许,这种享受就是上天对编辑的奖赏罢,为他人做嫁衣裳,并不苦啊!
《北国风光》创刊70年了。内蒙古自治区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70年来,它突出地区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把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价值通过文学作品体现出来,为读者服务,为社会服务,它的贡献有目共睹,在此不多言。
说一点个人的想法。
专刊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出自作者,所以,可否有意识地造就适合自己栏目风格的优质作者,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与珠玑文辞,笔力可抵十万兵那种,牢牢粘贴住,让读者一看到这名字就立刻想到《北国风光》。此为一。
第二,多媒体时代,纸质副刊要改变,但也不必一味迎合。
譬如《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在各报强调注意力、频频变脸的时代,版式几乎没有变化,被认为太传统,缺乏视觉冲击力,但它就是有底气、有自信,不迎合,在内容上下功夫,兼容并蓄,广博丰富,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必定有自我更新与发展的能力,《北国风光》对于文化的传承与更新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70年的历程说明了它的优秀。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 闫晨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