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峥嵘岁月,70年春华秋实。 作为我国创办最早的民族地区省级党报,《内蒙古日报》及其前身《内蒙古周报》《群众报》《内蒙自治报》,忠实地记录了内蒙古70多年的历史足迹。
时光流金,岁月放歌。栉风沐雨70年,《内蒙古日报》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在砥砺前行的征程中留下多少令人难忘的记忆,值得永久珍藏。在创刊70周年之际,本报特别推出《1948-2018内蒙古日报大事记》,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与您一起回望初心,重温历史。
◎全国第一份少数民族地区的省级党报
1948年1月1日,《内蒙古日报》创刊于乌兰浩特,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是党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最早的省级党报、中国最早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也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张本民族文字的日报。
◎社址西迁:从红城到青城
1950年1月1日,《内蒙古日报》暂时停刊,报社迁往张家口,东部版《内蒙古日报》继续在乌兰浩特出版发行。
1952年11月15日,内蒙古日报社迁往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
◎报道“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3月14日,蒙汉文报同时发表长篇通讯《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故事感动了全中国,成为代代相传的英雄模范。
◎创办我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新闻业务刊物
1986年1月,内蒙古新闻研究所和内蒙古记协、新闻学会联合创办综合型新闻业务刊物《新闻论坛》,这是自治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新闻业务刊物。
1988年1月,《新闻论坛》(蒙古文)创刊,仍由内蒙古新闻研究所和内蒙古记协、新闻学会合办,是我区乃至全国唯一的蒙古文新闻业务刊物。
◎告别铅与火
1987年10月,报社印刷厂技术改造成功,胶印车间落成并印出第一份胶印报。
1992年4月1日,报纸全部采用胶印印刷。
1993年8月10日,激光照排机房经过验收交付使用。
◎迎接外宾来访
1990年以来,原民主德国、冰岛、美国、前苏联、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多个国家的记者、外宾来我社访问。
◎与蒙古国媒体“常来常往”
1990年以来,蒙古人民共和国《真理报》《人民权利报》等媒体代表来我社进行友好访问。
◎进军非报产业
1992年6月12日,报社党委决定成立“新宇贸易总公司”。
1993年4月,社办企业“小环球房地产开发公司”挂牌。
2005年5月30日,内蒙古闻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6年6月6日,闻都物业公司正式成立。
2007年3月26日,创办“北方商务酒店”并加盟锦江之星。
◎《种树“种到”联合国》入选语文教材
1996年,《内蒙古日报》发表了治沙英雄王果香的故事《种树“种到”联合国》,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1年,这篇佳作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
◎彩印新篇章
1997年12月28日,内蒙古日报社从德国引进的曼·普拉马克印刷生产线运抵报社印刷厂。至此,报社投资1600万元的新闻手段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由此开始了内蒙古日报彩印的新阶段。
◎创办《北方新报》
2001年3月,《北方新报》创刊,并组建北方新报编委会。创刊后,《北方新报》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很快就成长为内蒙古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都市类媒体,成为内蒙古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迁入金桥新区
2002年,本社在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征地460亩并开始规划报社新区建设。
2005年9月,印刷厂全部迁入新区。
2007年5月28日—6月27日,全社搬迁到新区新闻大厦办公。
◎见证“神舟”
2003年10月17日、18日、21日,本报一版分别刊发“神舟”五号飞船在我区发射、着陆、庆祝和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系列报道。
◎建设大印务
2004年8月18日,本社印务中心落成典礼;引进德国高宝8色胶印轮转机海德堡4色平版机,实现了《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等报纸双面彩印,填补了内蒙古地区印刷双彩的空白。
◎致敬时代楷模牛玉儒
2004年11月16日—12月26日,本报刊发长篇通讯《勤政为民的光辉典范——牛玉儒》,关于向牛玉儒学习的社论、评论5篇,开辟《牛玉儒的故事》专栏。
◎试水新媒体
2005年4月27日,北方新报网站开通。
2006年4月14日,内蒙古地区第一家手机报——《北方新报·手机报》问世。
◎办报无纸化
2007年7月6日,内蒙古日报汉文版采用编辑平台出报。从此本社办公手段实现里程碑式跨越,完成数字化革命:实行无纸化网络办报;更新了全部办报设备,实施大平台、网络化办公。
◎庆祝60华诞
2008年1月1日,《内蒙古日报》(蒙汉文报)喜迎创刊60周年。当天,《内蒙古日报》出版60块“创刊60周年纪念版”,热烈庆祝自己的60华诞。
◎创办国内首个蒙古语新闻网站
2008年9月28日,由内蒙古日报社创办的“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在呼和浩特开通。这是国内第一个用蒙古语开展网络新闻、咨询、服务的网站,填补了蒙古语网络方面的空白。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网站开通一年,点击总量近千万人次,蒙文报成功走上报网互动之路。
◎拓展对外新闻宣传阵地
2009年12月10日,面向蒙古国的斯拉夫语索伦嘎新闻网开通。
2010年10月20日,索伦嘎新闻中心成立,是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隶属内蒙古日报社的对外宣传媒体机构。
◎接管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
2010年6月,内蒙古日报社接管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将三个网站、三个办报平台和一个多媒体阅报栏共七个单位的技术服务进行整合,成立内蒙古日报社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心。
◎成立蒙文报网联盟
2011年12月2日,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内蒙古蒙文报网联盟成立。
(本版文字均由本报记者 院秀琴 整理)
【荣誉集萃】
◎1991年1月,席文举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1993年,武彦敏采写的《创业与择业》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1994年,武彦敏采写的《胚移技术在草原首试成功》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1995年3月21日,李马钦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1997年6月12日,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名单揭晓,蒙文报吴海龙榜上有名。
◎1997年8月,李广华、孙亚辉采写的通讯《种树“种到”联合国》荣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1996年度)报纸通讯一等奖。
◎2002年8月,萨仁高娃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2003年,周秀芳采写的通讯《警惕污染企业“走西口”》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2002年度)报纸通讯二等奖。
◎2004年,刘少华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2005年,伊拉图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6年,刘少华荣获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
◎2007年,刘少华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武彦敏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9年,李德斌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北方新报》张泊寒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2010年,乌吉斯古楞、格根图娅采写的《哈斯格日乐图的6座房见证草原60年的变迁》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2009年度)报纸通讯二等奖。
◎2011年,宝力道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