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准格尔旗: 改革开放奏出时代强音

准格尔旗街景。任云 摄
露天矿作业现场。任云 摄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厂景。任云 摄
兴胜店村村民领到土地入股分红。一凡 摄
干净整洁的农户庭院。任云 摄
兴胜店村的大型喷灌。三勇 摄
  □高玉璞

  1978—2018,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40年来,准格尔旗从农村包产到户开始,将改革开放的思想与行动从农村农业不断地拓展延伸到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等各个领域,在76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奏出一曲接一曲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40年来,准格尔旗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重心从以农业为主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转变,工业经济从“五小基础工业”发展到“四大产业集群”,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准格尔旗GDP仅4925万元,1987年跃上亿元台阶,1996年超过10亿元,2005年突破百亿大关,2007年达到300.03亿元,位居全市各旗区第1位;1978年全旗财政收入仅318万元,1990年突破千万元大关,1996年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内蒙古首个亿元财力旗县;1978年全旗人均GDP仅241元,1990年跨过千元大关,2000年跨过万元大关。准格尔旗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进入全国百强县,跃居西部百强第一县!

  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接合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型地貌处于“七山二沙一分田”状态;因地处半干旱季风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又有“十年九旱”之说。春旱农作物无法下种,夏旱影响农作物生长,春夏连旱、夏秋连旱,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点一样,准格尔旗的改革开放同样始于农村的包产到户。1981年2月13日,旗委、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的意见》,提出各地视生产条件,可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包产到户等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全旗25个人民公社256个生产大队,普遍实行了包产到户,群众俗称“大包干”。

  实行生产责任制,给全旗农村带来一场历史变革。实行大集体的70年代与实行大包干的80年代相比,全旗粮食总产量由4万吨级增加到6万吨级,大丰收的1988年超过7万吨;牧业年度牲畜头数由60多万头只增加70多万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9年的137元增加到1990年的504元。

  2018年10月29日,笔者来到准格尔旗唯一的纯农业乡——十二连城乡。十二连城,顾名思义,就是12座城连在一起。相传此城为北宋时期杨家将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但据《元和郡县》记载,十二连城原为隋唐胜州榆林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当时该城地处战略要点,可北凭黄河天险,控蒙古草原,南临中原大地,进退两易。

  兴胜店村是十二连城乡的后起之秀。村支书张三勇介绍,兴胜店村地处黄河沿岸,土壤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多地少,前些年分散经营效率低下,村民收入普遍较低。近年来,兴胜店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将村民承包的土地进行整合,变“小田”为“大田”,村民们以土地入股,仅年底分红一项,就超过先前自耕自种的收入。土地规模化经营让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笔者在一栋草莓大棚见到了61岁的村民侯虎成。说起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的变化,他说:“改革开放前,我们是‘够不够,一年360’。一年分360斤粗粮,根本不够吃,全靠腌三四大瓮白菜顶挡,不管烩多大一锅白菜土豆,出锅时我妈用勺头子呛一点点油,淋到锅里。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那时我20多岁,第一件事就是大种小麦,这下不仅够家里六口人吃,还有存粮。到我30多岁时,连承包带开荒,已有30多亩地,还有小四轮车。不过那时浇水特别不方便,我得搬上铺盖在机井边过夜,因为合上电闸如果时间长没水,泵就烧了。”

  王村长接过话头说:“2005年,村里安了3台‘威猛特’牌大型喷灌设备,这下可是省事了,一个人就能浇上百亩地。2015年村里又上了4台喷灌,原先61户、158人的1488亩土地,如今只需5个人就能耕种。”

  侯虎成说,他把地租给合作社,自己腾出手来种大棚。大棚上了滴灌,不仅节水而且省力,一年下来,合作社的分红再加上大棚的收入,轻轻松松挣20多万。“我们的村支书、村长都是年轻人,年轻人脑子活套,有远见,领上我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都信服!”侯虎成边说边冲年轻的村支书和村长竖起大拇指。

  村支书张三勇今年41岁,从部队转业后回到村里就开始带着大伙“折腾”。说起村里的土地入股模式, 他说:“村里人有老得不能种地的,有外出打工的,还有陪读的,使村里的土地一度面临要撂荒,但是大家需要好的收入、好的生活,所以就想出了以农民土地入股的模式,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红。2015年组建合作社,过去一亩地分在农民手里最多四五百元,去年700多元。合作社经营便于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管理,然后转向数字化农业。数字化农业,就是不用劳力,直接通过网络操作,现在大棚已经具备条件,就像卷放大棚棉帘、察看大棚的温度湿度等,都是传感,人坐在家里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下一步再把大田发展成数字化管理。我们要紧紧跟上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的步伐,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农业强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2001年开始,准格尔旗在继续支持和服务于神华准能公司、黄万公司、蒙华准格尔发电公司以及准东铁路公司等重点企业生产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配套工业,大力引进旗外资金、技术,开发地方资源,逐步形成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地方企业、引资企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令沉寂多年的沟壑山区变得热闹起来。虽然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在煤炭产业、电力产业及高载能产业的发展中,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原采原卖;高载能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规模偏小,而且存在着较大的环境污染因素。在此背景下,工业化的转型成为准格尔旗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浮出水面。

  2004年,旗委、政府权衡工作全局,推进三次产业由比例调整向技术和能级提升转变,产业配置由分散均衡向规模集聚式布局转变,开始了新型工业化建设。从当年开始,在引进企业时准格尔旗提出了更高和更多的要求: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引进那些经济效益好、利税创收多、就业机会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项目;要切实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新上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三同时”制度,坚决禁止工业“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的审批、立项和建设,已有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白灰厂要限期关闭;凡在建企业环保不达标不能投入生产,已建成企业环保不达标要进行治理整顿,达标之前不享受优惠政策。

  同时,准格尔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实施的历史机遇,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来维护,把生态效益作为最长远的经济效益来追求,提出了以“建设绿色大旗”为奋斗目标,全力加大生态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地方生态工程一起上,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境内各大厂矿民营企业、集团投入生态建设,采取国家、地方和社会三轮驱动的方式,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双提高”。

  2018年10月29日,初冬的午后,笔者来到准格尔露天矿复垦治理区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这哪里是印象中煤粉飞扬的矿区啊,简直就是一片高山草原。站在略带黄梢的草地,蓝天上飘着悠悠白云,白云下是碧蓝的湖水,耳畔不时传来牛儿惬意满足“哞哞”的叫声。

  准格尔露天矿复垦治理区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位于准格尔旗黑岱沟和哈尔乌素露天矿排土场,涵盖黑岱沟露天矿、哈尔乌素露天矿两矿的六个排土区,项目总面积约4.2万亩,远期约120平方公里,由准格尔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建设期限10年,总投资2.6亿元。

  准能矿山复垦与现代农牧业示范区是政企合作的平台,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准格尔旗的探索和实践。示范区以“创意新矿区、智慧新农业”为规划理念,以绿色矿区、绿色农业、绿色产业为规划特色,打造既彰显矿区工业旅游特色,又兼具休闲农业观光功能的现代产业科技示范园区。

  按照露天开采规划,30年后这里将形成18万亩(120平方公里)的内排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农业为主配套光伏发电,规划形成“一核、一园、两带、四区”的总体布局。“一核”即核心区,包括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和休闲居住中心;“一园”是指加工物流园;“两带”即生态防护林带和绿色景观隔离带;“四区”即科普教育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循环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区。近期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六区”的“116”总体布局。“一心”即美丽乡村居住中心;“一带”即景观大道观光带;“六区”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养殖区、果树种植区、林下休闲区、小杂粮种植区和工业旅游区。

  矿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百姓享受改革开放红利

  改革开放前,准格尔旗人有句玩笑话“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体现出当时城镇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滞后。

  家住薛家湾永安小区的刘二女今年68岁,说起今天的日子,她幽默地唱起来:“美丽的准格尔旗我的家,唱起那漫瀚调调把她夸,改革开放40年成就大,准格尔面貌发生大变化。”她说,现在和改革开放前比起来,日子可真是幸福多了。以前她到镇里赶集,得先走十几里土路才能看见油路,一天来回几十里,全靠两条腿。“那时候,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把我能眼红死。去呼市(呼和浩特市),想也不敢想。改革开放后,我家不仅买了自行车,后来又换成摩托车,现在孩子们家里都有车,我们这还开通了动车,想去哪抬腿就走,要多方便有多方便。”刘二女笑得脸若灿菊地说。

  今年69岁的苏玉雄1992年退休,1975年被安排到蓿亥图村邮电所机房当话务员。改革开放前,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缓慢,所有电话靠人工通过交换机接续。苏玉雄当时这份羡煞旁人的“营生”,其中辛苦只有他自己清楚。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一台交换机,紧贴交换机旁边是小土炕和一个取暖的火炉。苏玉雄一天到晚不能离开这间屋子,去厕所还得找人过来替守一会儿交换机。因为交换机插孔上的小铁片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随震动脱落,伴随响起的提示铃声,意味着有一通电话已经呼入,苏玉雄必须迅速拿起塞子插入对应的插孔内将线路接通,一边应答,一边听从耳机那边的指示。旗政府,乡里部门间的各路电话,都得通过苏玉雄守着的交换机上通下联保障着和外界的联通。90年代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出现后,人工接续的交换机开始萎缩,准格尔旗1998年才陆续淘汰停用。

  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更映射出我们每一个人享受到的改革开放的红利。

  十八大以来,准格尔旗把“抓发展、搞建设,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足的生活”“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这些施政理念更进一步融入到执政方针中。

  2013年以来,准格尔旗累计民生及社会事业支出31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9%。2017年准格尔旗民生和社会领域支出更是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2.3%。

  为了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准格尔旗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方面,形成完善配套制度做法和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实行“五有一绑两兜底”,2016年国家标准线下769户190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脱贫2.2万人。今天的准格尔旗,经济发展,事业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民主与法制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第1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准格尔旗: 改革开放奏出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