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换动能 聚力高质量发展

——东胜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巡礼
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创意大会。
产线设备Recipe点检调试。
奇瑞汽车车间。
东胜区蒙古族学校。
鄂尔多斯现代羊绒产业园。
赛台基新貌。
魅力东胜。
  改革开放40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第三产业魅力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成为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呼包鄂协同发展区域中功能配套完善、生产要素集中、产业发展良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2017年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5亿元;引进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06项,完成投资525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13元,年均增长7.7%,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市辖区百强第16位,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最安全城市、避暑休闲之都、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2018年,东胜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调优存量、做优增量、扩大总量,推动投资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动力转换。截至6月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3.22亿元,同比增长4.8%;累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9.7亿元,同比增长7.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786元,同比增长7.8%。今日东胜区,已经成为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胜区以项目建设推动存量变革,以产业转型实现增量崛起,以营商环境改善激活发展动力,着力传统产业提档,新兴产业提速,现代服务业提质,做大做强做优重点产业,推动重点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的有序接续和提质增效,在发展动能转换上取得新突破。

  东胜区依托项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全区经济加速快跑。全面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3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00项,把最有效的投资集中到社会民生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2018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初确定实施重点项目247项,包括新建119项、续建128项,计划当年完成投资220亿元。截至7月底,重点项目已开复工42项。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打好“财政、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组合拳,形成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

  深入实施羊绒产业振兴战略,投资35亿元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装备技术一流的鄂尔多斯现代羊绒工业园,建成集聚150余家中小绒纺企业、日交易量达10吨的内蒙古羊绒交易中心、绒纺制品交易中心,羊绒制品产量突破500万件,年交易量3500吨左右,获评“中国羊绒产业名城”。

  东胜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希望,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培育衍生一批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高新产业,以装备制造基地为主阵地,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环保产业、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建成投产奇瑞新能源汽车、中科世源无人机、京东方、久和能源、新兴重工等骨干项目,2017年园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引进新能源汽车、精密机械制造、航空制造、无人机、玻璃纤维、碳纤维、多晶硅等产业中高端项目,锂佳能源锂电池新材料、山东临工机械制造、“巨无霸”动力电池等11个项目已开复工,签约引进精功集团多晶硅铸锭切片、上海劲马新能源汽车制造等5个项目,协议投资112亿元。继续整合重组各类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发展,走专精新特路子,力争创建100件以上地方名优商标,培育20家以上规模大、品牌优、潜力足的标杆企业,建成5个高端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培育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东胜区服务业是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5%。2017年实施107项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启动建设万达城市广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产业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发展集同城配送、便民直销、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商贸物流产业,建成北部综合物流、南部智慧物流等4个物流园区,现有物流企业50余家,成为晋陕宁蒙地区重要商贸集散地。快速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7家,养老床位近4200多张,旅居度假养老人数突破5万人次。着力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入驻各类金融机构118家,占全市总量的63%。伊泰等4家企业主板上市,东联等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总部经济集聚规模初步形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建成运营鄂尔多斯海洋馆,新建威客科技主题乐园,完成动物园改造提升、万家惠二期、九城宫扩建等旅游项目建设,新增万家惠欢乐世界、现代羊绒产业园等3处国家4A级景区,万家惠欢乐世界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室内大型游乐园。东胜区成为自治区首家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区,2017年接待过夜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

  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打造建设现代城市

  全面深化政务改革,优化高品质营商环境。东胜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打造优良产业生态、促进动能转换的基础性工作,“放管服”改革走在自治区前列。50个部门办事窗口集中进驻市民中心政务服务大厅,事项实行“一套材料、一窗受理、限时办结”,行政审批事项减少70%,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66%,审批提速90%。推进审批事项、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各类证照和审批时间“五减少”,推行“证照分离”“先证后核”等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整合减少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内部环节,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便利。探索建立营商专员制,在自治区率先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推开“八张清单”管理,拓展“一口受理”办理范围,推行建设项目领域“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审批,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1%,达到6.6万户。  

  东胜区以人为核心强功能、补短板、抓管理、提品质,着力打造适宜创业安居的城市生活圈。城市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各类绿地面积3134万平方米,建成公园、广场、街旁绿地108处,人均道路面积和居住面积提高到27平方米和44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16.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2017年以来,着力构筑城区路网体系,拓宽改造延伸主次干道,建设环城路,打通断头路,推动东康快速路改扩建、国道210改线、呼准鄂铁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形成公路铁路并进、高速快速贯通、环网相连的立体交通网络。 

  围绕建设绿色之城、园林之城,突出园艺植绿、拆迁还绿、增植补绿,推动园林绿化由增量向造景提质转变,完成68个公园景观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绿地2000万平方米。推进新建小区抓配套完善,完成145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和70个新建小区配套功能完善,文明达标小区达到240个。中心城区率先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城市便捷化、智能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与城市特色相协调、城市定位相一致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将文化渗透到建设中,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承办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创意大会,市场化举办舞蹈嘉年华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在提升城市素质中实现城市崛起。

  东胜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实施万利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水深度净化利用项目,完成装备基地引黄工程。实施各运煤干线及矿区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采煤塌陷区治理和煤场规范化整治,完成矿区环境综合治理390公顷,4家煤矿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打造绿色生态矿区。常态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称号。

  切实保障社会民生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东胜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突出问题导向,回应民生关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民生工作,推进实施一大批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工程,实打实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保障民生投入只增不减,5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以上。

  东胜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到成为自治区第一个实现“双高普九”的旗区。东胜区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全区共有学校幼儿园134所,专任教师6674人,在校学生83273人。新建13所公办学校幼儿园,引进衡水中学,完成市三中、区一小东校区建设,强化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学区制改革、教师交流轮岗、同城均等化入学入园等政策,巩固推广优质学校“一校两址”“一校多址”办学模式,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差距,3.2万名非东胜户籍学生幼儿享受到同城待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迈入自治区先进行列。

  东胜区认真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健康促进工程,积极推进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和慢病示范区建设,实现“以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保健为中心”转变。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取消以药养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8家,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323人,建成投用一批村卫生室,区人民医院跻身全国二级甲等医院。实现大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11万人。推行“医联体”“医共体”“医生集团”模式,实施“社区卫生+”、中医馆等惠民服务项目,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实现三保合一,社会保障水平走在自治区前列。

  东胜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投用东胜区新图书馆,2017年再次荣获国家旗县级一级图书馆称号,目前有31个分馆,9个机关流动点。精准推进脱贫攻坚,31户8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重点解决好因病致困、因学致困、因残致困等问题,实现城乡救助一体化,切实把社会保障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更实。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东胜区聚力项目建设、加快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共同创造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 

  (文/栗航 图/王溢清 李宇宸 张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东胜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巡礼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民主与法制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第1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转换动能 聚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