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化雨润泽迷途灵魂 攻心治本接引新生航程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开展服刑人员离监探亲工作。
大力开展宪法学习和教育,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宪法考试。
服刑人员参加职业技术保健按摩实训。
  内蒙古监狱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结合新时期服刑人员构成、心理、行为的特点,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造工作“攻心治本”的功能,努力探索促进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营造了向教育要安全,以教育保稳定的浓厚氛围,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政治教育修心工程

  内蒙古监狱系统本着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这个目标,通过政治教育以修其心正其意,从而引导服刑人员重新构建新的认知架构,端正改造态度,自觉接受改造。坚持一年一个新主题,一年一个切入点,全区监狱系统先后开展了“认罪知罪、悔罪赎罪”专题教育、“学法懂法、守法服法”专题教育、“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监狱、感恩家庭”专题教育、“学习宪法、尊崇宪法、拥护宪法、遵纪守法”专题教育。各监狱充分利用中秋节、国庆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和妇女节、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对服刑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些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改变、重塑服刑人员思想,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推进心理矫治正心工程

  全区监狱系统把心理矫治工作作为监狱工作科学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改造手段来重点推进。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心理预测分析、心理危机评估、心理状况评估、重新犯罪可能性评估,建立心理档案,为改造服刑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对服刑人员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监狱管理局连续3年组织专家到各监狱进行团体辅导巡回观摩。对暴力型罪犯开展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专题教育,从如何应对挑衅和刺激、怎样控制火爆脾气、如何建立阳光心态三个方面进行辅导教育;对“三无”罪犯开展以“储存心理能量,应对挫折人生”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组织56名心理咨询师开展改善服刑人员睡眠障碍心理辅导,收到良好效果。

  推进社会帮教暖心工程

  全区监狱系统各级领导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构建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的社会化帮教格局,对服刑人员稳定情绪、强化感恩意识、助力改造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为解决部分服刑人员亲属因年老行动不便以及身体疾病原因不能到监狱会见的困难,开通了远程视频会见,使服刑人员在屏幕前也能感受到亲情的关爱,缓解了思亲情绪。二是将特困服刑人员的学习、劳动、生活情况录成影像资料到他们的家中播放,并把家属的叮咛嘱托录像后带回监狱给服刑人员观看,产生了强烈的感召作用,服刑人员家属也表示要积极参与社会帮教。三是重视亲情帮教,各监狱积极举办服刑人员亲情帮教联谊活动,让夫妻、母子、父女、姐弟、兄妹在大墙内团聚,互相倾诉相思之情,听亲人诉说勉励改造之言。建立“亲情桥”自助短信收发平台,为服刑人员亲情帮教架设桥梁。四是广泛吸纳社会单位和个人对服刑人员进行联合帮教。包钢关工委、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办事处关工委等与各监狱建立了稳定的帮教关系,解决了部分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就业、生活技能、家属低保等方面的困难,并捐赠了一些学习书籍和生活用品。监狱管理局还与“内蒙古公益心协会”“内蒙古草原之光”等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在全区监狱系统开展“心行动——特殊儿童、特殊关爱”活动,与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了15位画家“雪地写生展览暨救助服刑人员失依子女义卖”活动,这些举措对服刑人员树立感恩思想,激发改造动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五是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开展离监探亲工作,圆服刑人员回家探亲梦,使他们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温家庭的温暖,激发了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的希望与信心。

  推进文化改造润心工程

  内蒙古监狱系统在加强对服刑人员常规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彰显文化改造的潜移默化、精神重塑的作用。一是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品质、修正他们的道德操守、重构他们的价值体系,引领他们始于心灵改造,从沉沦中自省,获得新生的力量。监狱管理局投资统一购置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老子》《庄子》《中国梦》等光盘和书籍,用于教学。在全区开展了“翰墨养心智,书画矫德行”服刑人员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展评活动,举办了全区监狱系统“诗教满园春”诗歌征文比赛“倾听历史跫音、烛照新生征程”传统文化感悟征文活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和相关活动,使传统文化逐渐融入服刑人员改造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智。二是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各监狱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监狱环境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改造环境。从2015年起,监狱管理局开展了为期3年的“监区文化创建达标”活动,经过验收,全区监狱所有监区文化建设均达标,其中呼和浩特第二监狱被评为“全国十大文化监狱”。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监狱都成立了活动室和阅览室,组建了体育队和文艺队,自办了电视台。成立了服刑人员文艺、阅读、写作、书法、美工等兴趣班,使服刑人员在文化引领和熏陶中得到改造。各监区设立书架,图书定期在监区间和监舍间流动,便于服刑人员随时阅读,真正发挥了图书室的功能。先后组织服刑人员开展“春天的交响”“为改造加油”等主题文艺演出和运动会,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区教育改造工作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对于营造浓厚的监区文化氛围、加强改造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进技能教育安心工程

  大多数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前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决定着其刑满释放后自主谋生就业的前景。加强技术教育,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技术教育的最高目标。全区各监狱对服刑人员的兴趣、特长进行调研,积极与社会12所职业技术院校联合办学,开办砖瓦焙烧、采煤工艺、电工、机械制造、服装加工、印刷、种养殖培训的同时,顺应社会岗位需求趋势,开办了计算机应用、保健按摩、物流管理、汽车维修、焊接等技能班。还根据服刑人员的兴趣,开办了面点、烹饪、美容、美发、十字绣等兴趣班。形成学员注册、培训、发证的规范运转机制,结业经考核合格获得国家专门机构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增强了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的就业信心。各监狱建成了服刑人员“模拟社会实训中心”即:户籍登记实训室、模拟工商税务登记实训室、模拟消防安全实训室、模拟交通安全实训室、推荐招聘实训室、社区矫治实训室、计算机应用维修实训室和职业技能工艺成果展厅(商业展销模拟实训厅)。让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前熟悉适应社会、适应生存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旨在帮助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李新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特刊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民主与法制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第1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1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2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8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3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7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49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0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1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2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3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4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5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第56版:《内蒙古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铸魂励志 建队育人 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民警队伍
春风化雨润泽迷途灵魂 攻心治本接引新生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