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副刊作品的守正与创新

◎徐跃
  副刊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是文化、是精神,是对时代精神的另一种阐释,也是力量。在字里行间、细节上和时代接轨,从文化的角度观察社会、解读生活。今天探讨副刊作品的守正和创新,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传播载体、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副刊作品如何在坚守内容与媒体转型的洪流中焕发生机,掌握守正的方位感和创新的方法论,是当下副刊人面临的考题。

  立足现实紧扣时代

  好的副刊作品有声有色、文采斐然,收放自如、气象万千。副刊的特点体现在它的内容上。

  纵观全国的报纸副刊,副刊是紧跟时事的。如《人民日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旗飘扬”征文活动;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解放军报》开设“听爸爸妈妈讲改革开放的故事”专栏;《内蒙古日报》“北国风光”版发起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引导、激励人们投身“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副刊也是表达情感的阵地,通过编辑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建立起情感的联系。《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在创刊60周年之际推出了“我与朝花”,记录下几代作家和文学艺术爱好者留下的走笔神交和沟通往来的轨迹;2018年6月15日,是《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向海内外读者征集“我与人民日报”记忆,诚邀读者、作者、同事朋友分享与人民日报的故事,抒发对人民日报的情感与期望;《哈尔滨日报》的“爱·哈尔滨”主题征文活动,记录哈尔滨珍贵的瞬间、难忘的时刻、温暖的情怀,抒发热爱哈尔滨、赞美哈尔滨之情。

  同时,副刊歌颂表达的都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四川日报》在恢复高考制度40年之际,举办了“我与高考”有奖征文大赛,面向全国公开征稿,回顾恢复高考4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改革和发展的未来;《泉州晚报》“清源”副刊与泉州市相关部门联合举办“思润清明”活动,为读者们搭建了一个追忆缅怀的平台,说出那些曾经来不及说的话,把清明时节的纷纷雨丝化作了字里行间的绵绵思念;《重庆日报》副刊在征稿时要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捕捉重庆当下的兴奋点,讲述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或故事。并强调,行文要活泼,切忌长篇大论,严避市井的俗气和流行的“小资文体”的胭粉气。颇有自己的态度。

  此外,还有一些副刊结合自身特点和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气质。《检察日报》曾举办以“正义与梦想”为主题的检察诗歌节,以诗的语言描摹和赞美新时期的履职风采;《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的“井冈山文学奖”已连续举办多届,以“盲评、高规格”为特点,赢得了业内一致赞赏;《三峡晚报》与宜昌市图书馆共同启动“阅享书香”征文活动,搜集与读书、藏书有关的散文随笔,为宜昌打造读书之城增添气氛;《山西晚报》发起了“黄河、长城和太行的民间记忆”征文活动,这是山西三大旅游板块的另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次对集体记忆资料的发掘过程。

  副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首先它是有趣的,视角独特。其次它是优美的,新奇活泼。这样的“软”与传统新闻的“硬”形成了反差,因此副刊的守正显得弥足珍贵。

  创新方法蓄势突破

  中国已经加速迈入了智能互联的新时代,副刊作品也应该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时俱进。

  首先就是要适应载体的变化。从前,我们在报纸、杂志上阅读欣赏诗歌、散文。现在更多的阅读流量转移到了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载体的改变,势必会影响副刊的阅读体验。好在副刊文章的特点多数就是简洁明快,宜短不宜长,不会信马由缰,也拒绝无病呻吟。从这一点来说副刊文章更适合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规律。

  在国内较大的媒体网站、客户端大多设有文化或文学频道,这是副刊的园地。频道下设的栏目也是层出不穷,副刊的内容有些被直接搬上了新媒体,有些进行了深耕细作,成功转化为副刊的新产品。

  照搬并不意味着陈旧,反而能够产生新的联动效益。不久前,金庸先生去世,全国的知名报纸用版面进行了一次集体的送别和缅怀。这些版面被编辑整理,大量转发。《北京青年报》的《金庸去 江湖远》《江湖远 剑影长》;《广州日报》的《了却书剑恩仇 此行笑傲江湖》;《南方日报》的《笑傲江湖成绝响 人间再无查大侠》;《华西都市报》用5个精心设计的版面进行了重点报道,分别为《侠隐江湖》《侠行义胆》《侠骨柔情》《侠行四川》《侠者报人》。此外还有《羊城晚报》《苏州日报》《深圳商报》,以及香港的《文汇报》《大公报》等等。这些媒体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示出了报人的情怀、副刊的魅力。

  创新也绝不是老瓶装新酒,是对提取内容的二次创作。在图文、视频、H5等新媒体形态的冲击下,副刊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因循守旧,坚持扁平化。在《内蒙古日报》的新媒体产品创作过程中,副刊部门就依托微信和客户端的平台走出了两条新路子。

  首先是对成熟作品进行整合创作。根据“蒙古族鞍马文化”系列报道创作视频《雕花的马鞍》,从策划到编写脚本再到拍摄,一气呵成。将优美的语句编写成旁白,将文字语言转化为镜头语言,配以音乐,让副刊作品更立体,更加感染人。此后,又创作了《一把马头琴的诞生》,这次在视频基础上又添加了H5元素,增加了互动性。这两个作品均在内蒙古日报社新媒体产品创意大赛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副刊作品的宝库被不断挖掘进行深加工。

  其次是对副刊活动进行立体发布。内蒙古日报社在举办《北国风光》文艺副刊创刊70周年座谈研讨会的过程中,不仅进行了消息发布、图文直播,还制作了纪念视频,将70年的精彩瞬间和与会作家、编辑眼中的北国风光融入其中,发布后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这一系列工作让读者、编辑、作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北国风光》这一北方大地的文学品牌扎根沃土,风光无限!

  从前,副刊更依赖作者的来稿质量、编辑的策划水平,如今,影响副刊发展的变量越来越多,能够把握住副刊精髓的“变”,应该值得鼓励。

  守正创新并行不悖

  副刊的未来究竟是故步自封还是踏步向前,从来不是矛盾的两面,只要找到价值与创新的平衡点,就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开设“中国副刊”公众号仅半年,就已发布了100多篇原创文章。“特稿”“首发”“采风”“热议”“人物”“会讯”“我与副刊”,这里的人物真实鲜活,故事触动人心,每一篇稿件都分量十足。

  在微信公众号“中国副刊”的副刊联盟里,有“人民日报文艺”“朝花时文”“后海观澜”“文汇笔会”“吉报副刊”“北青天天副刊”“北京日报副刊”“夜光杯”“人民公安剑兰副刊”等28个副刊公众号。它们已形成副刊微信矩阵,成为副刊新的前沿阵地。副刊的阵地还有很多,并在不断扩大。

  内容是副刊的根,既然是根,就是不能丢掉的,要继承。副刊的创新不仅是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革新,更是观念和想法的更新。副刊的精神和本质并没有改变,而是被装扮得更加美丽。

  守正是取其精华的守正,创新是去其糟粕的创新。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副刊越办越好,适应新时代媒体副刊的角色地位、功能作用和发展趋势。

  守正夯基础,创新谋未来,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守正是基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副刊的方式发声,促进人们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创新是手段,强调在实践中创造新的想法,要超越历史,反映对过去的发展。只有坚持副刊的守正,创新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明确的方向;只有坚持副刊的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不竭的活力源泉。

  媒体副刊是宣传思想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融合发展,扩大主流价值的影响力,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副刊的守正创新是时代的要求,须下定主动应变、积极求变的决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老人与海》阅读札记
~~~◎徐跃
~~~——读黄剑平古体诗词集《梦》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北国风光
   第06版:文艺评论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彩虹
对抗孤独的命运
新时代副刊作品的守正与创新
诗是来自生活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