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耆车如水 马若龙

辽墓壁画之出行图
辽墓壁画之侍从牵马图
  □伊赫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映红……”这首《契丹风土歌》为辽代诗人萧总管所作,描绘了壮美的草原风光、成群的骏马等。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在今内蒙古草原繁衍生息。

  在契丹人的畜牧业中,马匹的牧养尤为重要。马,不仅是他们的衣食之源,也是征战的伙伴。因此,契丹人以车马为家,“其富为马,其强为兵。”平时,契丹人在草原上牧马,战时,则组成骑兵队伍。在与中原的交往中,马又是贵重的礼物。契丹人历来“习俗便乘马,生男薄负锄。”契丹男女均爱骑马,辽帝的后妃也善骑射,《辽史·后妃传》记载:“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

  据北宋范镇《东斋记事》记载,范镇曾与契丹来使萧庆交谈,问及契丹人的牛马经。萧庆介绍说:“契丹牛马有熟时,有不熟时,一如南朝养蚕也。”“有雪而才露出草一寸许时,如此则牛马大熟;若无雪,或有雪而没却草,则不熟,盖契丹视此为丰凶。”草原上无雪或雪大没过草,都对牛马不利,只有雪下得恰到好处,露出一寸高的草尖来才能使牛马兴旺达到“大熟”。牛马以唇和舌来卷草吃,草太低或草被覆盖,牛马就吃不上草。如今草原上的牧民仍然把无雪造成牧草不生称为“黑灾”,把雪太大盖住草称为“白灾”。

  为了加强对养马业的管理,辽朝专设“总典群牧使司”和“诸路群牧使司”,负责各地方的养马业,这使马的饲养颇为兴旺。据《辽史·道宗纪》记载,辽道宗大安二年(公元1086年),牧马已达100万匹,各路牧马官员因此得到嘉奖,“以次进阶”。 据《辽史·食货志》记载,辽代末期,契丹“马就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匹。”  

  据史料记载,金灭辽后,辽名臣耶律大石率部众至漠北,他将“群牧使司”在漠北饲养的10万多匹御马编入部队向西进发,在今中亚地区建立西辽国。后来,契丹骑兵又迁至今伊朗克尔曼,建立后西辽国,这两个契丹国历时200余年,使中国文化传播到中亚和西亚。由此可见,马匹为契丹的中兴与延续立下了战功。

  关于契丹人的起源,《辽史·营卫志》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白马盂山浮土河而来,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黄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河,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渐盛,分为八部。”关于契丹人在木叶山两河交汇处供奉始祖和八部的历史,《辽史·地理志》记载:“(山)上建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像在南庙,可敦(即夫人)在北庙,给塑二圣并八子神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马文化系列报道④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北国风光
   第06版:文艺评论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彩虹
以马为歌
耆车如水 马若龙
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