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高质量发展 书写新时代答卷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发展成就综述
稀土高新区行政办公楼——滨河大厦。
稀土高新区地标性建筑——稀土大厦。
江馨微电机生产线。
英思特稀磁磁材生产线。
金蒙汇磁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聚精会神分拣磁体。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研发的稀土釉陶瓷。
  □贾婷婷

  倚阴山南麓,沿黄河北岸,一脉山峦见证拼搏斗志,一泓清水承载奋进壮歌。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从1992年建区的0.93平方公里起步,到如今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从一片平地、寂寥荒芜到高楼林立,15万常住人口、8700余家企业集聚;从百业待兴到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稀土新材料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27个国家级基地、中心。27年间,稀土高新区的开拓者们沿着“梦的版图”,用“奔跑”践行“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实现了从一条路到一座城的变迁,开启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史诗般征程。

  奏好“稳”字主旋律 经济体量更大筋骨更强

  国家级高新区全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引领全国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先导。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52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稀土高新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协调发展。27年来,锁定“高新”做产业,催生强劲发展新动能。

  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0亿元,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由建区时的3000万元,财政收入由建区时的15万元,发展成为2018年5大类20项指标领跑包头市各旗县区,其中,财政收入26.8亿元、增值税收入9.1亿元,均连续5年位居包头市第一;城乡低保、优抚对象补贴等10项惠民指标以及“主席质量奖”占比两项指标均居自治区第一……

  稀土高新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动力何在?源于产业、项目撑起的铮铮钢骨脊梁。

  建区以来,稀土高新区找准产业突破方向,形成了以稀土新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明晰的发展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迅速吸引大批企业前来扎堆筑巢。

  稀土新材料产业以北方稀土、天和磁材、稀宝博为、韵升强磁等为代表,产值年均增速达30%以上,围绕“磁谷”建设,促进上下游产业对接,积极开发新型稀土功能材料,扩大高端应用市场规模;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以希望铝业、震雄铜业、威丰电磁等为代表,铝深加工产能达到135万吨,88万吨铝水在已经实现100%就地转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二次转化,10万吨电解铜就地转化率达到10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北方股份、中车电机、天顺风能等为代表,延长工程装备、风电装备等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互联网+”、大数据、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为主,建成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入驻项目8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7年间,稀土高新区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国家级高新区的初心和使命,用一组组亮丽的数据,诠释了“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奋进历程。

  唱好“改革”大合唱 集聚创新要素后劲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用好改革“关键招”,下好创新“先手棋”,对推动稀土高新区改革创新行稳致远至关重要。

  无畏风雨,披荆斩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搭建主体框架,稀土高新区改革步伐蹄疾步稳,扎实推进。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确保政务服务事项70%以上“一窗分类办”,90%以上“网上办”,努力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做好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快“拿地即开工”试点改革,通过调整时序、容缺预审、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使项目审批时限缩减50%以上。

  改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需要敢于创新、勇立潮头,需要有打破旧枷锁,挣脱束缚的力量。

  稀土高新区精准定位着力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品牌集聚效应,通过专业化园区升级,加快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全力支持中科院、上海交大、稀土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累计实施产业化项目33个。目前,稀土高新区拥有企业研发中心7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9家,院士工作站9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

  创新力量源源不竭,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成“一带一路”中欧实验室,稀土研究院开展各类科研项目38项。中科院稀土产业园稀土永磁伺服电机、高纯稀土金属等项目填补产业空白。上海交大产业园高纯氧化铝、稀土氧化锆复合陶瓷粉体以及稀土氧化物涂层等产业化项目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一路奋力奔跑追赶的稀土高新区,正踏实改革的步伐,大胆创新阔步向前。

  弹好“发展”协奏曲 人才科技加持底气更硬

  “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依托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内蒙古软件园、大学园、稀土专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吸引391名海归来包头创业;培养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万人计划”人才2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54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5支;包头市“鹿城英才”个人53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22支。

  高端人才的引进,激活稀土高新区科技发展“一池春水”。

  国家特聘专家、“千人计划”人才王亚雄博士,创办了博特科技公司,研发出高温太阳能集热系统并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多项空白;“万人计划”人才赵欣留学归国后,实施的工业机器人和伺服电机项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留美博士韩慧恩创办的普诺杰智业软件公司,利用不足2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实现年上缴税收300万元;留英硕士牛欢团队领创办的英华融泰公司,研发的精密医用雾化器畅销全国,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攻克了一批批尖端技术,让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成果闪耀世界舞台。

  如今,稀土高新区已形成集“技术服务、中试研究、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人才创新链条,科研人员追着技术跑、围着产业转,甘当企业“总工”,深入对接服务驻区企业140余家。

  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稀土高新区围绕“稀土+”“互联网+”、智能制造、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在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稀土高科技策源地、内蒙古新经济引领区。

  吹响“政策”金号角 优环境强服务聚商引商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全力协调职能部门,切实化解企业在项目推进、事项审批、信贷融资等方面存在的难题,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下硬功夫为驻区企业打造发展软环境,为提振企业家的底气和信心、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力量和支撑。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当前,国内各大城市改革发展竞速,正在转向优化营商环境的竞速。

  稀土高新区持续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进一步加大对落户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实施“一企一策”“一类一策”帮扶措施,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管道”,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做大“助保金池”、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措施,保障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截至2018年,高新区累计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资金7.5亿元,通过电力多边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亿元,通过远东融资租赁、“助保贷”、知识产权质押等形式帮助企业融资近2亿元,有力稳定了企业运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

  稀土高新区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知识培训、银企对接会等,通过与银行、担保、证券等机构沟通,为100余户工业企业重点从债券、信贷、股权等方面推介了各自新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新举措。

  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如何再帮企业引来、留住、用好人才这一核心资源,成为摆在稀土高新区面前的又一难题。

  稀土高新区积极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坚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服务留人,在住房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让人才和企业家安心创业,更好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阔步向前的稀土高新区,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浓烈氛围浸润下,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内蒙古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立足新起点、构筑新优势,奋力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发展成就综述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县域名片·稀土高新区篇
   第12版:出彩
锚定高质量发展 书写新时代答卷
让稀土产业“金字招牌”闪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