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管理的鸿雁养殖基地,目前有3000多只黑头鸿雁,100多只白鹅,采取的是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再有一个来月就能出栏了,销售收益将给村里的贫困户分红。”村委会主任张元顺说。
太华村有24户贫困户处于脱贫巩固提升阶段。过去,村两委班子曾考虑帮助他们搞特色养殖,但是面对19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这个想法显然行不通。
为了建立扶持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太华村探索“村委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产业扶贫资金15万元入股,确立了村委会统一管理、销售发展立体养殖的扶贫模式,建立了20亩的养殖基地,其中水域面积占地10亩,每年将产出盈利的全部以分红的形式发放给19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不用我们受累,每年还能给分红,以后生活更有保障了。”73岁的李秀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对村里这个扶助政策特别支持。
太华村支部书记黄建国算了一笔增收账:“这是一个‘短平快’的立体循环养殖项目,地上养鹅,水下养鱼,一只鸿雁和鹅的纯利润平均在20元左右,3000只预计收入6万元没问题。村集体经济壮大了,贫困户也就有了收益。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也参与养殖,这样就能实现稳定脱贫。”
近两年,双庙镇积极探索“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将产业扶贫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打造特色产业,先后建起了鸿雁、野猪、肉牛等养殖基地,吸纳贫困户248户421人,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增收促脱贫。
“通过‘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现已形成一村一品村10个,通过产业扶贫,由‘输血’变‘造血’,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合作社受益,贫困户的收入有了稳定支撑,为我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庙镇副镇长马立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