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2018年3月10日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政德建设,并一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道德修养,做到为政以德。

  早在2004年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一文中指出,所谓官德,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2005年,他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中提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在《之江新语》系列文章中,他多次谈到政德,强调为政做官需要“修心治身”,而且要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然后才会有经世治国的政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修政德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并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维度,要求党员干部要“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大德、公德、私德三者是“同心圆”,合到一起就是政德。只有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良好的政德,我们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立政德,最核心的是明大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对于党员干部来讲,信仰是内心深处的追求,也是砥砺前进的动力,更是面对诱惑时的坚守,有了信仰,才能把握前进方向不迷航。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就要铸牢理想信念、立场坚定;锤炼坚强党性、旗帜鲜明;牢记宗旨意识、敢于担当。

  铸牢理想信念,明“忠于国家”之德。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我国政治制度建立的历史依据、现实条件和人民基础,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对我国的基本制度产生怀疑和否定,必须要坚定对国家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的自信。只有铸牢理想信念,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党员、干部自觉明“忠于国家”之大德。

  锤炼坚强党性,明“忠于党”之德。对党忠诚、永不叛党,这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是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要用高尚的情操熏陶自己,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觉悟,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家园,锤炼自己坚强的党性,明“忠于党”之大德。

  牢记宗旨意识,明“忠于人民”之德。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是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是党员干部明“忠于人民”之德的击中表现。

  立政德,最根本的是守公德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分为三个层次,包括道德认知、道德内化和道德外化。道德认知只是意味着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观念上的认同,进而形成道德信念(内化)。在道德信念的指引下,通过践行其道德理念,从而完成道德外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明了守公德的道德信念,而且明确了守公德的道德行为,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公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明确守公德的道德认知。通过知识积累,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是守公德的基本条件。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强化宗旨意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一切人类优秀伦理知识,特别是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和掌握,完成道德知识的积累,明确共产党员的道德宗旨。

  其次,完成守公德的道德内化。仅仅有知识的积累还不足以使党员、干部形成道德认同,必须通过鲜活的体认和深切的感受,才能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很多时候,我们评判一个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不高,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而是要看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在道德实践中检验其道德信念。

  最后,守公德的道德外化。知识的认知和内化,都是为实践做准备,只有在道德信念的指引下进行道德行为,从而完成道德外化,才真正完成了道德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这是立政德的首要目标。

  立政德,最关键的是严私德

  俗语有云:“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然要用来造福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立政德的行为主体,同时也明确了道德行为主体的利益指向和道德适用场域。

  首先,立政德的主体是所有党员、干部,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干部党员,都必须先严私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私德不是小事,更不是个人隐私,而是立身之本,为政之基。从诸多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们也是想做一番事业的,但却因为私欲膨胀,让自己一步一步滑入了欲望的深渊。所以,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思想硬、本领硬,更要作风硬、纪律硬,及时涤荡思想之尘,祛除行为之垢,坚决抵制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及时行乐的思想和贪图私利的行为,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其次,立政德的利益指向是克己奉公。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切实执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无私无畏,无私就要克己,克己就要廉洁,廉洁就要戒贪止欲;无畏就要敢于担当,敢于奉献,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

  第三,立政德的适用场域是党员、干部,及其家庭。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修身是指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某利益;廉洁齐家是指领导干部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家人谋利益。党员干部唯有管好自己,管好家庭,才能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内容。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把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复兴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理想。

  (作者:魏寒冰  单位:包头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学习论理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