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 记者驱车来到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山岔口乡十二洲村贫困户张连奎的家。只见64岁的老张正在扫着院里的雪,亮堂堂的新家墙上挂着他与李克强总理坐在小炕桌边的大照片,他情不自禁地聊起总理去年来他家的情景。
摘了穷帽的张连奎让记者给总理捎句话,他激动地说:“总理您放心吧!您来我家嘱咐我多种土豆,我实现了这个目标。今年种了200亩,收获了60多吨。种的新品种‘华颂7号’,口感特别好,收入也不错。今年我准备再多种100亩!快过年了,总理,我想给您捎箱马铃薯尝尝。”
张连奎的心声,就是“中国薯都”乌兰察布人的心声。通过一年的奋斗,该市以科技为引领,实现了马铃薯产业链环环有创新、处处有变化!
每年种薯外销量100万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
隆冬时节,位于商都县的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一派繁忙,4万平方米的微型薯组培车间“绿色”盎然,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操作着……该公司仅是该市种薯产业的一个缩影。
乌兰察布市处于马铃薯产业黄金带,该市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指示要求,突出抓实原种生产打造种薯薯都,目前该市有马铃薯种薯企业9家,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生产微型薯到原种繁育的一套良繁体系,达到了马铃薯田每3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该市生产的种薯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宁夏、云南等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目前,该市成为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
乌兰察布市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出台政策对马铃薯种薯种植、良繁体系和仓储库建设给予补贴,2019年对全市种植一级以上种薯的种植户进行补贴,使得马铃薯种薯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比上一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小土豆华丽转身,低温油浴薯条、马铃薯酸奶饼供不应求
都说食品行业有生产淡旺季,但是来自北京的内蒙古薯都凯达有限责任公司自2017年投入生产以来,却是一年四季不休息,连续24小时满负荷生产。
该公司产业园主任周光舟介绍到:“我们公司采用的是国际最先进休闲马铃薯低温油浴加工技术。公司计划在国贫旗察右前旗总投资31.5亿元,建设马铃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核心区。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5亿元的7万吨休闲薯条加工厂及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现已投产运营,2020年,总投资8.5亿元的20万吨级法式薯条加工厂,以及3万吨级豆制品加工厂将相继投产运营。”他还自豪地说:“现在凯达的休闲食品占60%的市场份额,订单多得都接不过来。乌兰察布市真是风水宝地,优质马铃薯、绿色蔬菜源源不断地供应,解决了我们最头疼的事。下一步我们要招更多工人,优先聘用贫困户。”
无独有偶,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在该市也是独树一帜。2015年该市建立了自治区首条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生产线,生产的马铃薯全粉、马铃薯馒头受到客户青睐。其中,内蒙古娃姐食品有限公司的马铃薯酸奶饼被评为全国马铃薯主食“十大休闲食品”,该公司2019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新上市的高附加值产品马铃薯醋、马铃薯酒等,已出现在百姓餐桌上。
电商助力,好薯卖出好价钱,有机薯“后旗红”成了薯中贵族
在乌兰察布市有个“土豆公主”,她就是察右后旗壹蒙壹牧电商平台总经理郭晨慧。
这个从北京返乡创业的姑娘,自2015年起,她从“后旗红”土豆入手,开设“后旗红”天猫自营店、“乌兰土宝”淘宝自营店,又在当地开办2家实体店,依托马铃薯种植优势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她注册的壹蒙壹牧电商公司采取“实体+电商”模式,销售绿色蔬菜及内蒙古名优特产。仅仅几年,迅速把当地火山灰中生长的红色土豆“后旗红”推向全国,并出口俄罗斯、蒙古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带动全区30多家龙头企业进行销售,并吸引众多优质商家合作。2019年该公司全年销售额达到803万元,较去年增长14%,其中线下实体店销售额166万元,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额417万元。全年快件发货量达到13.8万件。
郭晨慧说:“我家种的500亩土豆,不用化肥,几年前就以牛羊粪为肥料,人工除草,产量稳定。无论是网上还是实体店,全部以高端产品销售出去的。”
如今,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全面铺开,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各11个,镇村(嘎查)电商服务站点582个;在北京8个帮扶区建立了特产专卖店、在社区、大型超市都设立了专柜……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乌兰察布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约为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