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塑

展现草原风情
面塑作品《内蒙古大草原》局部
面塑马头琴
面塑蒙古包
  文/图  本报记者  韩雪茹

  美丽的草原绿浪翻滚,牛羊成群,点点毡包,袅袅炊烟,琴声悠扬,勒勒车游荡……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香女的面塑作品《内蒙古大草原》,充分展现了草原民俗风情,让人赞叹不已。

  现年46岁的张香女是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她技艺精湛,妙手生花,捏制的面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近年她在传统面塑的造型和色彩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改进,不但继承了传统面塑造型,又加入民族元素,设计制作了羊群、蒙古包、蒙古族头饰、马奶酒壶等面塑作品。在她历时两个多月精心创作的面塑作品《内蒙古大草原》中,羊雪白可爱,牛憨态可掬,马体格健壮,蒙古包、马头琴、勒勒车等非常逼真。她说:“用面塑来展现内蒙古草原风情,是我多年的愿望。这个作品捏制过程极为复杂,光是马头琴上的马就捏了30多次,捏制草原上的牛羊等,也特别费工夫。”

  走进张香女的面塑加工坊,她为迎接新春的到来,正在捏制活波可爱的老鼠、色彩斑斓的花朵。只见她巧手捏、揉、按出花朵造型,然后拿刀一点一点抠花蕊、花瓣,经过3个小时的精雕细刻,逼真的花朵面塑呈现在人们面前。

  她从8岁时开始学习面塑技艺,后来又到山西学习面塑制作。在她看来,捏面人就像绣花一样,需要下足功夫,坚持不懈。

  “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石蜡、蜂蜜等进行防裂防霉的处理,然后经捏面艺人运用捏、搓、揉、掀、点、切、刻、划等手法,塑成各式小型人物或事物。面塑实际上就是‘花馍’,它兴盛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张香女介绍说。

  “现在,除了制作面塑,我还在学校担任社团课的老师,也在一些社区教大家做些简单的面塑,这些都是免费的,目的是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面塑的独特魅力。”张香女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领略瓷器上的“刺绣”艺术
~~~展现草原风情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草原号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收藏
   第08版:视界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彩如翠滴 意入丹青
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