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内蒙古要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有责任担当
●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局面,但还需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守”的工作,让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更加亮丽
●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部署和要求,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边疆稳定常筑长固
□王奇昌
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开幕。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直面内蒙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号召全区各族人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建设美丽内蒙古,书写新时代“模范自治区”荣誉新篇章。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7月亲临内蒙古考察并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度重视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对全区各族人民关怀备至、厚爱有加。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内蒙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历史,内蒙古之所以能够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风景线,不仅仅因为拥有独特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优良成绩,长期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创造性落实党中央精神,内蒙古各族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赢得并始终如一地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与嘱托,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生态屏障,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立足战略定位 担起重大责任
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有大局意识,充分意识到自身所承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中,内蒙古要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有责任担当。
近年来,我区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有所趋缓,但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规划事业、谋求发展。毋庸讳言,我区在资源开发等传统产业上具有相当优势,发展其他产业受到交通不便、距离消费市场较远等因素的制约。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内蒙古要有世界眼光,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加强与兄弟省区的合作,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我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对外交通不够发达,与外部的交流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外宣传也要不断创新。例如,辽阔的草原是内蒙古的重要特色,也是吸引全国人民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随着广场舞的流行,草原歌曲更是唱响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但对外宣传不能局限于此。事实上,内蒙古除了辽阔无边的大美草原外,还有大面积的森林、湖泊、湿地;除了盛产牛羊肉外,还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出产大量粮蔬瓜果。更重要的是,内蒙古还是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荣誉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应该充分挖掘我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守望相助的和谐局面、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并加以大力宣传,进一步增强内蒙古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另外,内蒙古分别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相邻,与兄弟省份的各方面合作潜力很大;毗邻俄罗斯、蒙古国,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具有对外开放合作的独特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我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全力打造“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把自身区位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
守护精神家园 守护绿水青山
守望相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提出的殷切希望。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局面,但还需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守”的工作,让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更加亮丽。作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内蒙古在守好祖国北大门、守好祖国边疆方面责无旁贷。作为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要守护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应有之义。
做好“守”的工作,要守护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而繁荣既包括经济的繁荣,也包括文化的繁荣。我们要加大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力度,繁荣文艺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推进草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要讲好内蒙古故事,充分展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充分展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
做好“守”的工作,要保护好广袤草原和绿水青山。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既是游牧文化、驯鹿文化等诸多少数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更关系到全区各族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我区拥有大片的草原、森林、湿地,同时也是沙漠化和沙化土地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尽管当前我区的生态环境整体遏制、局部好转,但还没有达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仍然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山清水秀环境美。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就民族工作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并实施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等一系列措施。
作为“模范自治区”,内蒙古在民族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成就。革命战争时期,以乌兰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民族干部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工作,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带领全区各族群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率先在全国探索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指引内蒙古夺取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确保祖国北疆安全稳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高度重视、及时处理一切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打牢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思想基础,长期以来确保了祖国北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赢得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喜人局面。
内蒙古历史上就是多种文化汇集之地,蒙古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草原文化。今天的内蒙古,以蒙古族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群众还与汉族群众共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汉族群众也向往草原,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各族人民满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团结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对党的英明领导充满感激,对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格外珍视。
进入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繁荣各民族文化并行不悖。内蒙古绝不能因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自满,而是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部署和要求,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边疆稳定常筑长固。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