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月二,龙抬头

  □郑学富

  这是一幅清代年画《二月二龙抬头》,画中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他左手扶犁把,右手扬牛鞭,正在耕地。身后1个太监打着华盖,前面1个太监牵着1头牛,牛拉着犁迈步向前。后面是一群官员,前呼后拥。皇后乘坐着手推凤辇,在骑马侍卫的护卫下前来送饭。画的上面题有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九卿四相前头走,八大朝臣在后头。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天下收。”这幅年画,描绘的是农历二月二的一个古老的仪式:皇帝耕田。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传说龙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二月初二,“龙角星”就从东方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之日处在惊蛰、春分之间,此时,大地回春,生机勃发,进入农事的春耕季节。俗话说:“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皇帝要在此日到籍田亲自耕田,这就是民间所说“皇后送饭,御驾亲耕”。

  二月二皇帝耕田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之后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还将这一做法定为国礼,并设有司徒、田畯等农官管理籍田。皇帝耕田时要“三推三返”,之后,王公诸侯“五推五返”,孤卿大夫“七推七返”,士“九推九返”,然后籍田令率部属耕播完毕,礼仪结束。于是,天下春耕开始。

  明清两朝,在北京先农坛有一片专供皇帝耕种的籍田,面积1亩3分,地长11丈,宽4丈,分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王九卿位于两侧从耕。尤其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非常重视这一礼仪。据有关学者统计,清代10朝皇帝,在位260多年,共祭先农240多次。二月二日一大早,皇帝就身着礼服,乘舆前往先农坛。先祭祀先农神,在负责礼仪官员的引导下,经迎神、初献、亚献、终献、供奉福胙、送神、望瘗等一系列仪式后,再更衣、休息后,才开始在先农坛东南的观耕台前举行耕藉典礼。皇帝面南而立,户部尚书跪进耒,顺天府尹跪进鞭,鼓乐齐奏,颂歌高唱,皇帝扶犁执鞭,在一帮官员的簇拥下开始举行亲耕礼。皇帝亲耕后,大臣们效仿也在各自的籍田里耕作,皇帝端坐观耕台,观看检阅。教坊司的优人们则装扮成风、雷、雨、土地诸神,表示天神护佑,风调雨顺。

  皇帝耕藉并非作秀,而是具有号召性和引导性,以此鼓励各级官员和民众珍惜土地、重视农耕。康熙皇帝特别重视农耕,并身体力行,他在组诗《题农耕图》中,对水稻从育秧到收割的全过程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学士李光地曾撰文记载,康熙有一次出京在博野视察,曾一口气亲自持犁耕地1亩,致万人围观。

  农历二月二,万物复苏,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渐增,春意盎然,春耕由此开始,所以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农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表达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消灾赐福、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番骑图》里的古代口罩
彩漆深雕 春字花卉盒
二月二,龙抬头
木刻版《瘟疫论类编》
《送瘟神》 纪录片海报
民国防疫纪念章
《积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