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1本清代同治年间木刻版《瘟疫论类编》,该书规格为16K,长24厘米,宽16.5厘米,上下两卷成套,著书人为吴有性。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初,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暴发鼠疫传染病,死亡者不计其数,大街小巷尸骨遍野,惨不忍睹。面对严重的疫情,当时的郎中们都用伤寒法治疗,但是毫无效果,大家束手无策。
好在吴中名医吴有性经历了几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摒弃了伤寒论的治疗方法,推究病源,潜心研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当时这本全新的《温疫论类编》,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他以毕生治疫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把自己的发现昭告于众——瘟疫是一种新型的病种,与伤寒有着天壤之别。他还指出疠气是多种多样的,有特适性的,更有偏中性的。在当时医疗条件下,吴有性能有如此科学见解,实属难能可贵。
这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广泛尊重。
吴有性在书中所列瘟疫病种有发颐、大头瘟、虾膜瘟、瓜瓤瘟、疙瘩瘟,以及疟疾、痢疾等急性传染病,他明确指出这些病都不是六淫之邪所致,而是四时不正之气所为,其症状与伤寒相似而实际迥异,并一一加以分辨论述阐明,论著制方。其中著名的剂方有达原饮、三消饮等,示人以疏利分消之法。在治疗上,他提出了一整套祛邪达原理论,临床治疗收到很好效果。
该书年代久远,除书皮有所破损外,不缺页,无虫蛀,书页整洁,保存完整。清代版本医书类工具书,存世量不多,为现代医学研究之根本,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