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村”大米的“代言人”

  □本报记者  刘志贤  施佳丽

  因为心里惦记去年没卖完的大米,李粒又匆匆赶回了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湖南村。作为本村的扶贫干部,村民一见到他就熟络地拉起了家常。

  2019年7月,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李粒远赴2000公里外的湖南村,成为了乌海市唯一一名派驻外地的扶贫干部。一到村里,他便开始一家一家摸情况,一户一户问困难,扑下身子为村民致富想办法。

  湖南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平均值在300至500毫米之间,又有一条归流河穿村而过,特别适合一年一季的优质水稻生长,是世界上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带。

  在得知当地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后,李粒马上想到了把推动稻米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工作切入点。为此,他外出取经,回村为大家出谋划策,并主动参与到稻米种植生产劳作中。

  虽然,湖南村的稻谷种植有很多天然优势,却由于销售渠道等客观条件限制,好东西并不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往年,湖南村的稻谷往往在刚收割后就以每斤1元多的低廉价格被各地企业收购。李粒了解情况后,鼓励村民打造自己的品牌,进行产品深加工。很快,他不仅为当地稻米设计了品牌logo、产品包装袋,还为村里的蔬菜、大米等所有农畜产品申请注册了一个公共品牌——湖南村。“有了品牌,村里的农产品就可以进商场超市了。”大家伙兴奋地说。

  稻谷丰收后,李粒更加繁忙了,他天天想着如何推销自家大米,隔三差五在微信朋友圈吆喝几句,俨然成了“湖南村”大米代言人。为了扩大湖南村大米的美誉度,他还开展了试吃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将试吃活动延伸到了海南、安徽、山西、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很快,一些外地的商超开始与李粒展开商谈采购事宜。“目前,村里就剩不到10万斤稻谷,我们跟天津的一家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些不愁卖!”李粒高兴地告诉记者。

  旭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湖南村最大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邵永岩与李粒的接触最多,他感慨地说:“李粒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让村民们增加收入,也经常来合作社了解情况,和我们一起干农活儿,从生产到销售,给我们出了很多好点子。往年,我们的大米没有品牌优势,1斤只能卖个1块钱左右。现在,经过品牌认证、专业包装后,我们的大米价钱能翻一倍呢。”

  如今,生长在城市的李粒显然已经融入了这个位于兴安盟东南角的偏僻小山村。每有陌生人跟他聊天,他总是不自觉地说:“我们村的大米是‘喝着归流河水长大的’,特别美味。我们村纯天然、无污染,是个天然大氧吧……”

  今年,李粒计划带着村民建一个3000平方米的仓库、200平方米的冷库和200平方米的畜牧产品深加工车间,实现“东菜西粮、北旅南仓”的目标,将零散种养殖户联合起来,统一销售渠道,扩展销售范围。他还想配合镇里的旱改水项目,扩大大米种植规模,最好再培养个“网红”销售大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论道
   第05版:小康图景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地方盟市
赶着“敏盖羊”走上小康路
“坐在家 签农资订单 真爽!”
抢建西甜瓜大棚
春播生产陆续展开
“党支部+”模式助脱贫
奋力“战疫”保供水
◎消息树
“湖南村”大米的“代言人”
线上培训助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