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月春风放纸鸢

  □郑学富

  慎德堂款粉彩人物图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慎德堂坐落于北京圆明园内九州清晏的西面,修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次年落成,是道光帝在圆明园行宫中的主要生活场所。慎德堂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个官窑品种,价格非常高,尤其是瓶类的瓷器。自唐宋开始,婴戏图案一直是瓷器上的主要装饰题材,在道光朝的慎德堂款瓷器中占有很大比例。

  此瓶画面中的3个小童身着鲜艳服饰,喜气洋洋,神态各异,其中2人手中掌握着长长的风筝线,风筝已飞到高空之中;另一人手里拿着八卦图案的风筝正准备放飞。3人一边放风筝,一边欢快地交谈,似在比试谁的风筝好看和技术高低,神情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画面上还有山石和各种花草,梅花枝干虬劲,傲然怒放;几只春燕或在空中飞翔,或在花枝上嬉戏,地上芳草萋萋,万紫千红。从物候和儿童的衣着上看,时间应该在春光明媚、草木萌茂的清明前后,此时正是放风筝的时节。

  风筝,古时纸鸢,当时为木质所造,发明者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他的学生鲁班用竹子做成木鹊,在空中飞翔达3天之久。这些都是风筝的前身。

  风筝最早被用在军事上,唐朝逐渐转为宫廷中的娱乐活动。随着清明节踏青习俗的兴起,放风筝开始在民间,尤其在妇女儿童中流行起来。

  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仅仅是一项游艺活动,还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晦气,所以很多人在放风筝的时候,会把自己所知道的自身所有病症写在纸鸢上,等风筝飞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走,也就代表着所有疾病、晦气远离自己而去了。这种习俗在民间又叫放断鹞。

  古时候,有人在风筝上装有弦和笛,放飞时风吹发出响声,还有人在风筝上安装灯笼或小彩灯,夜晚风筝升空时,就像是闪烁的星星,被称之为神灯。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写了一群儿童在明媚的春天里放风筝的快乐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观察·乌海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三月春风放纸鸢
犁翻沃土春耕忙
春鸟伴梅不知寒
五彩花神杯上春
万千春意柳条青
冰雪消融笋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