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核心提示】

  ●加快推动新基建,既要看清它在短期内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积极作用,更要认清它在长期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推动新基建,要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基本工作遵循

  ●加快推进新基建,要确立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加快推动新基建,要厘清边界,处理好工作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张学刚

  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并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重点工作。伴随我区全面复工复产,新基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基建的重大意义,确立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处理好实践中的重大关系,推动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处理好“短期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长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加快推动新基建,既要看清它在短期内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积极作用,更要认清它在长期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新基建可以在对冲我区经济下行压力方面发挥直接和间接作用。受疫情影响,我区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需要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上的关键作用。近期加快推动新基建会有助于稳增长,虽然由于建设周期长、占比不高等原因,稳增长的直接贡献可能十分有限,但是新基建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以及通过激发相关领域和相关产业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却是不可限量的。战疫期间,人们愈发感受到新基建的重要性和未来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中国信通院在《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中预测,2020年我国5G投资将带动大约4840亿元左右的直接产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投资建设可能会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左右的间接产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左右。其次,新基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新基建以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应用等为一体化和深度融合,绝大多数既是基础产业,又是战略新兴产业,覆盖面上连接供给与需求,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关系的全覆盖,发展方向上既涵盖筑“基”,又关注应用,服务对象上不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也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必将在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一是新基建可以为我区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又会为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铺设“跑道”、搭建“产房”。二是网络化、融合化、一体化、绿色化是推动新基建的目标和手段,通过城乡、区域、域内与域外的整体布局,通过点、线、面、网的项目工程建设,特别是通过应用场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不断深化,可以不断提高我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内外联动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三是加快推动新基建,一方面能够顺应我区居民消费升级新趋势,构建智能化消费生态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绿色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伴随市政、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基建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新领域、新动力和新的牵引力。总之,推动新基建首先要解决好认识上的问题,既要理性认清新基建在短期内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积极作用,更要全面看清新基建在长期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

  加快推动新基建,要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作为基本工作遵循。尽力而为,就是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谋划、超前布局,力争走在我国民族地区前列。一是全面谋划。整体看,近期各省份公布的项目建设计划中新基建比重都在较快上升。就我区而言,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中之重,但围绕新基建的地区竞争日趋激烈,将成为各地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谋划、下好先手棋,加快形成“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总思路。二是超前布局。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具备创新性、融合性等鲜明特点,做好适度超前布局是必然要求。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提出新任务、做出新规划、推出新项目,分阶段组织实施,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三是力争走在民族地区前列。近年来,我区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智慧社会建设成效显著,技术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已经走在我国民族地区前列,为加快推动新基建打下了坚实基础。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找出差距和不足,合理设计目标任务,既巩固提升现有优势,又培育发展新优势,力争在新一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再一次走在民族地区前列。

  量力而行,就是要按照有多大能力解决多大问题的方针,合理确定建设目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巨大复杂工程,加之受我区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政府和企业债务负担较重、社会融资规模偏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基建不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全领域推进,近期目标应该是有限和切合实际的。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重点,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可行的建设目标。一是做好调查和研究,明确哪些领域和环节已经具备条件,短期内就能实现,哪些领域和环节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持续跟进,防止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确保既定建设目标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对事关大局经过努力可以近期解决的领域和环节,要制定规划和计划,整合资源,集中精力加以突破。三是规划编制、项目建设要防止“上下一般粗”、面面俱到,更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盲目攀比,切忌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形象工程”和“大水漫灌”。总之,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关键要处理好“量力”与“尽力”的辩证关系,切实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有机统一起来。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加快推进新基建,要确立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一是总体布局上,要充分发挥规划在整体推进中的统领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政府部门要提前研判、提早谋划、统筹协调,引导各方共绘“一张图”、同建“一张网”。要与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工作相衔接,统筹好新型和传统、存量和增量,从空间布局、总体要求、建设目标、重点领域、标准规范、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总体谋划。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联动机制,制定好本地区、本行业发展规划和计划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规划任务精准落地。二是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选择上,既要考虑领域的覆盖性,更要关注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泛在连接方面,可以把5G基站、高水平全光网络、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等项目和工程作为近期重点。高效协同方面,可以把区域性社会化的数据中心、提升现有云计算中心能力、高性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和工程作为建设重点,推动我区由“数据中心”向“算力中心”加快转变。全域感知方面,可以把物联网终端及点线面布局、工业设备上云、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等作为突破口。智能融合方面,可以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数字水利、数字市政等作为应用场景的主攻方向。自治区层面还要加快推进相关试点示范项目和标杆工程建设步伐。三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既立足谋划做好“一域”,又着眼服务好国家大局。我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基建的发展定位、项目工程选择、空间布局等都要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等。四是工作推进机制上,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争取更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率先探索、先行先试,对涉及多地区、多领域、多环节、多部门、多主体的新基建,要积极探索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全面互动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谋一域”居多,“被动地”重点突破居多;“谋全局”不足,“主动地”整体推进较少;“一哄而上”居多,“理性推进”较少等突出问题,不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老路。可见,只有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才能提升工作的整体性、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局部和全局相配套、短期和长期相衔接、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最终达到整体和重点相统一。

  处理好“政府更好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的关系

  加快推动新基建,要厘清边界,处理好工作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短期完善优惠政策和长期优化制度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更好作用。新基建的独特作用和鲜明特点,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有为地凝聚各方合力、激发社会潜能。一是短期内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按照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思路,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消除“痛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把疫情期间用地、用能、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各项国家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新基建领域当中去。同时,还要结合地区实际需要,在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稳定就业保障、协调保障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出新的政策举措。二是长期内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放管服”改革、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保障、投融资方式创新、科技创新、标准规范制定、人才培养、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推动新基建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良好制度环境。

  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项目选择、融合应用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发挥国有企业的产业链和资金优势,早着手、早规划、早投入、早研发、早建设,当好新基建的投资者、研发者和建设者。二是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准公共产品”领域建设中的合作优势,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效率。一方面,PPP模式是当前最为合适的社会资本进入方式,在合规性、履约保障、政策支持、融资便利、信息披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新基建项目可以大量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方式实现商业化运营,这既能激发社会资本进入积极性,也能有效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并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发挥民企、民资在“市场应用型”领域建设中的天然优势,吸引区内外有意愿、有实力的民企、民资积极参与进来,加快形成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新格局。伴随我区基础设施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未来市场在新基建中的主导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市场完全不存在、完全不能参与投资的项目和工程也会越来越少。因此,政府的作用在引导,市场的作用是主导,政府过度“越位”会造成严重“挤出效应”并引发市场效率的损失。

  (作者单位:内蒙古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论道
   第05版:小康图景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地方盟市
推动我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着力打造 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构建城镇化视野下的人与动物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