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啃下清零“硬骨头” 攻坚拔寨迎全胜

——科右中旗全力冲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驻村第一书记胡日查和驻村工作队员付金龙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养殖情况。李娜 摄
农民正在水田里插秧。 吴艳荣 摄
驻村工作队员付金龙入户调查。 包珍珠 摄
巴彦敖包旅游度假村七彩滑道。 白旭晴 摄
杜尔基双金嘎查金色稻浪滚滚。 袁慧 摄
高力板镇东风嘎查采摘园里顾客络绎不绝。 李雪 摄
植树造林保生态。 塔娜 摄
贫困户赵查干巴拉为牛添加草料。 侯柏森 摄
搬迁后的新佳木苏木巴彦忙哈嘎查。 张泽蒙 摄
  □塔娜

  初春时节,在坚决打赢“百日攻坚战”的号令声中,科右中旗再次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查漏洞、强弱项、补短板,精准发力,啃下“硬骨头”,打好“歼灭战”,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中让89户22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6月底前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吹响决战决胜集结号

  “这些天,对标脱贫攻坚达标的各项指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户逐人逐项排查核实,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连日来,高力板镇东风嘎查的驻村第一书记吴金辉忙得脚不着地,虽然嘎查贫困户已经全部出列,但是彻底消除脱贫隐患,巩固脱贫成果,仍不能掉以轻心。

  眼下,东风嘎查观光采摘园绿意盎然,红彤彤的西红柿、草莓挂满枝头,令人垂涎,前来采摘的顾客络绎不绝。“这一季的蔬菜种植接近尾声了,黄瓜、香瓜已经育苗了,夏季前就能上市。”谈起采摘园的种植计划,吴金辉心里明镜似的。

  这些年,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让村民致富有奔头、有希望,吴金辉带头成立其布日很专业蔬菜合作社,申请注册“高力板镇”蔬菜商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立东风嘎查观光采摘园,为全村人脱贫致富注入了源头活水。2019年嘎查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1.1万元,30户贫困户全部摘帽。

  在新佳木苏木巴彦套海嘎查,来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兴安盟分行的驻村工作队员付金龙也奋战在脱贫一线。“我们单位给村里的52户贫困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将1280只鸡雏分发到52户贫困户的家中,52户贫困户在多种帮扶措施的支持下,现已全部脱贫。”付金龙说,有小额贷款的支持,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干劲儿更足了。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科右中旗809名驻村干部,在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查漏洞、强弱项、补短板,精准发力,啃下“硬骨头”,打好“歼灭战”,确保让89户226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咬定“产业”不放松

  每天早上5点,好腰苏木镇包拉温都嘎查的贫困户郑发都会准时出现在牛棚里,为他的“宝贝疙瘩”——10头牛添加草料和饲料。受益于金玉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委托代养”模式,这几年,郑发不但掌握了养殖技术,用二次产业资金新添了3头基础母牛,还新建了80平方米标准化棚圈,日子越过越有劲儿。

  在合作社尝到甜头的贫困户不只郑发一人。自2016年金玉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贫困户委托代养、资金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科技指导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来,入股分红的8户贫困户一年能收1万多元,委托代养的9户贫困户也实现了稳定增收。

  如今,“扶贫牛”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目前全旗从事肉牛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有2851户,肉牛存栏规模达1.9万头。近年来,科右中旗围绕“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发展战略,在产业扶持资金的帮助下,贫困户在“菜单式”扶贫中,根据各自的意愿,参与到全旗的牛、羊、马、兔、畜草、水稻、木耳以及光伏、电商、旅游、蒙古族刺绣等11个主导产业中,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产业扶贫政策落实了,贫困户的生产技术难题该如何解决?为了将技术送到贫困群众手中,科右中旗建设了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贫困户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

  家住代钦塔拉苏木代钦塔拉嘎查的包泉就是一名产业指导员。被指定为产业指导员后,包泉一边忙着自家的养殖合作社,一边还给贫困户指导养殖技术,帮助联系农产品销路。在他手把手的帮助下,大伙儿的养殖技术提高了,致富的信心也增强了。

  为加强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围绕牛、羊、马、玉米、水稻、木耳等扶贫主导产业,组建了覆盖全旗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的产业指导员队伍535人,其中种养能手114人、致富带头人3人、乡土人才3人、驻村第一书记及队员72人、专业技术人员15人、各级干部328人。确保每个有贫困户的嘎查至少配置1—3名产业指导员,每个主导产业至少设置1名产业指导员,实现了产业指导员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就业扶贫求长效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当上护林员,有了稳定的收入,贫困户的‘帽子’也摘掉了。” 代钦塔拉嘎查护林员哈斯巴根说,自从进入防火期以来,他每天一大早就上山巡山。

  2013年,哈斯巴根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他的实际困难,嘎查不但将他选聘为护林员,还给他家分了4头“扶贫牛”。有了多种收入来源,哈斯巴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和环卫保洁员,是科右中旗加大就业扶贫力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970个护林员岗位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731个环卫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实现人均增收6000元。

  公益性岗位解决了一部分人稳定脱贫问题的同时,还有些人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实现了就业。家住呼格吉勒小区的双金亮就是其中一位。因为从小肢体残疾,双金亮没有稳定的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生活十分拮据。一次她偶然听到邻居们在谈论刺绣,知道身边很多妇女靠着刺绣挣钱,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旗里举办的刺绣技能培训班,还凭借自己一手好绣活儿,成了社区里有名的绣娘。

  “我现在一年能挣3万多,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了,每天和这些花样作伴,心情也美美的!”现在,双金亮接了一个7000元的订单,鲜艳的牡丹花在绣布上跃然绽放,栩栩如生。通过大力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科右中旗直接带动2.1万人、2895个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补齐短板强弱项

  在新佳木苏木巴彦忙哈嘎查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家园,放眼望去,崭新别致的砖房错落有致,宽敞整洁的巷道纵横贯通,孩童在休闲广场上嬉戏打闹,呈现出一幅景美人和的幸福画面。

  “真没想到我家还能住上新房,第一书记和嘎查书记还带着我们买了牛,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说起易地搬迁后的新生活,贫困户黄根柱充满喜悦。

  像黄根柱一样,过去几年里,从“挪穷窝”到“换穷业”,巴彦忙哈嘎查80户228名贫困户感受得真真切切。曾经,这里低矮破旧的土房,残垣断壁的院墙,漫天飞沙的乡间路让整个嘎查充满了破败的气息。

  2016年,一个重要的项目落地了。巴彦忙哈嘎查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了124所房屋,为每家每户搭建80平方米的棚圈、1200延长米的院墙,并配备大门、深水井、净水器等配套设施……在一系列有效的举措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风貌也悄然改变。

  安居还要乐业。为带动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借助“易地扶贫搬迁+牛产业”的扶贫政策,巴彦忙哈嘎查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60万元,为贫困户购买200头基础母牛,还依托“二次产业”为养牛上保险,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终于在2018年为脱贫摘帽画上了句号。

  让嘎查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嘎查书记黄金宝心里才踏实了:“现在我们村民的住房保障完全没有问题了。贫困户的基础母牛经过精心饲养,累计繁殖了800余头,贫困户收入稳定,今年我们又帮助村民协调了农行的牛产业贷款,继续发展牛产业。”

  易地搬迁让贫困户“搬”来幸福新生活,教育精准扶贫不仅圆了贫困学子“上学梦”,也正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近几年,科右中旗通过实施积极的教育扶贫政策,从落实资助政策入手,发放教育扶贫补助资金323.7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732人,确保全旗建档立卡户子女无辍学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科右中旗全力冲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收藏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观察·兴安
   第08版: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啃下清零“硬骨头” 攻坚拔寨迎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