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太平庄村:“产业+就业”让贫困户端稳“饭碗”

  本报呼和浩特4月26日讯  (记者  刘洋  实习生  雷丹丹  郝克强)“现在在这里工作,年收入有2万多元,我的日子终于不用再紧巴巴地过了。”4月24日,赛罕区巴彦街道太平庄村村民马俊宝在宝丽鑫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棚里,一边采摘西红柿一边说。2017年底,马俊宝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在同时,赛罕区巴彦街道通过企业帮扶措施,为他就近安排岗位,从此,他成为果蔬大棚种植工人中的一员。

  充分发挥“产业+就业”扶贫功能,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是最快捷、最稳定的脱贫途径。在太平庄村,不只马俊宝一人有了工作。“我现在是村里的清洁工,就在家门口上班。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种地,也不能干重活儿,打扫卫生倒能胜任,收入也不错。”说到自己的工作,太平庄村村民温常在满脸笑容。今年64岁的温常在一人生活,常年被高血压困扰,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赛罕区巴彦街道为他就近安排了工作,一出家门口,拿起扫帚,又是温常在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一天。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太平庄村扶贫工作队员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村的宝丽鑫专业合作社是产业扶贫企业,企业吸纳了部分贫困劳动力,我们要让贫困劳动力有事做,能做事,通过吸纳就业、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扶贫措施,让他们走出贫困。”太平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魏宝忠告诉记者。

  据了解,赛罕区巴彦街道太平庄村充分发挥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就近就业优势,重点发展以果蔬种植为主的扶贫大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鼓励企业帮扶,积极开发保洁、道路维护等扶贫公益性岗位,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全力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太平庄村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论道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地方盟市
   第08版:公益广告
一季度我区企业直接融资 同比增长143.98%
察右前旗贫困户领养240只“蒙古奶绵羊”
我区专利保险个人第一单 落地生效
太平庄村:“产业+就业”让贫困户端稳“饭碗”
校园书声起 春回学子归
赏春
全区气温快速回升 中西部旱情持续
巴彦淖尔市 政银企对接助力复工复产
要闻简报
五一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乌海:“快递进村”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