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羊草沟村的丛子良一家是赤峰市松山区安庆镇最后一户未脱贫家庭。自妻子刑彩丽患上红斑狼疮以来,巨大的医疗费用支出让原本儿女双全、幸福无忧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今年,邢彩丽的身体明显好转,虽然每周仍需要透析,但是受惠于健康扶贫政策,家里只需承担10%的医药费用。医疗费用的减轻,让这个入不敷出的家庭有了脱贫的希望。
“今年我利用产业扶贫政策补贴并自筹部分资金购买了5头基础母猪,养殖收入加上务工收入,还有一类低保家庭每年1.6万余元的生活补贴,不出意外,年底收入将超过3万元。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咱可不能给政府拖后腿。”正在家里喂猪的丛子良说道。
今年,为了保障剩余的156户、334人未脱贫人口能顺利脱贫,实现贫困人口“清零”目标,松山区专门建立了一本“台账”。
翻开“台账”,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一户家庭的基本信息、脱贫措施、计划脱贫时间、脱贫措施落实情况等,帮扶措施精准到了每一户每一人,为剩余未脱贫人口彻底脱贫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6年来,松山区累计减贫1.58万户、4.39万人,并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了贫困旗县序列。“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未脱贫人口,松山区一方面让未脱贫的151人通过产业园区基地引领或发展到户产业实现脱贫,另一方面让未脱贫的36人通过开发人居环境保洁员、道路管护员等公益岗位实现脱贫。同时,针对有大病的33人落实好健康扶贫政策、针对因学致贫的5人落实教育扶贫政策、针对无劳动能力的109人落实社会兜底。” 赤峰市松山区扶贫办主任陈永刚介绍说。目前,松山区所有未脱贫户的扶持政策已全部落实到位,正在向“清零”目标稳步推进。
“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为了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我们下了不少功夫。”松山区扶贫办副主任王旭年说。在巩固提升的过程中,松山区因地制宜探索产业扶贫之路,提升贫困户的“造血”能力。通过巩固和发展设施农业、露地蔬菜、生猪、肉牛等10个主导产业,让每个脱贫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产业扶贫项目,夯实脱贫基础,保证脱贫成效。
在穆家营子镇丁家地村,张九成家里的母牛刚下了两头小牛犊,老两口喜出望外。2017年,张九成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健康扶贫政策和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2018年脱了贫。“村里帮助我在合作社协调到2头基础母牛,当年就下了3头牛犊,不仅让我们老两口有了稳定收入,更增强了致富的信心。”张九成说。这两年,牛价稳中有升,张九成家后院的牛棚也“拥挤”了起来。如今,守着家里的10头牛,他高兴地说:“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据了解,为了防止返贫,松山区还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和基地。通过引导贫困户入园经营、开发创业岗位、劳动力就地务工、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途径实现持久稳定增收。今年,松山区将投入资金7469.4万元,在12个乡镇建设扶贫产业园区16处,推动到户产业向扶贫产业园区、产业基地过渡。
“咱松山区这道返贫‘防火墙’建得很坚固,一点都不用担心发生返贫这样的事儿。”王旭年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