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丹丹:自主创业谋发展 致富不忘助乡邻

  □本报记者  刘洋  

  实习生  贾日新  戴萌

  “这是一串红,那片黄色的是万寿菊,还有紫色的是牵牛花,再过半个月,大棚里的花就都开了,到时候百花齐放,别提多好看了。”赛罕区灿森园艺园的负责人朱丹丹向记者介绍说。

  将爱好变成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当很多人只是将梦想停留在嘴上的时候,朱丹丹却早已实现了这个梦想。1988年出生的朱丹丹是个不同寻常的80后,侍弄花草是她最喜欢的事。2011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朱丹丹,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赛罕区金河镇第二中心校任教。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对于花卉种植的热情始终不减,坚定了内心的想法,毅然辞职,先后去各个园艺、园林绿化公司工作学习,沉淀自己。2017年,学成归来的她终于在赛罕区敕勒川路街道六犋牛村创立了自己的园艺公司。

  社会不是学校,创业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种植花卉的头一年,朱丹丹就碰了不少钉子。“那个时候经验不足,种植好的万寿菊规格尺寸和市场要求严重不符,好几个月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还有一次是花卉种植期结束后,我为了把闲置的大棚更好地利用起来种植了一棚油麦菜,结果因为蔬菜和花卉的种植方式存在差异,最后一棚油麦菜全部砸在手里,损失了3万块钱。”说起创业初期的坎坷,朱丹丹仍记忆犹新。好在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紧跟市场,引进了“里程碑”新系列花卉,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将大水漫灌改成了集约高效的喷灌。渐渐地,灿森园艺园发展走上了正轨,朱丹丹花卉种植的好手艺也在周围村子传开了。

  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朱丹丹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努力学习通过考核,成为了赛罕区科技特派员,不仅为她自己种植花卉提供技术支持、拓宽销售途径,而且她也自觉肩负起了培育农民专业知识、带领农民致富的责任。“现在我和七八家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他们免费提供花卉种植知识技术,指导他们种植、销售,为农户们提供帮助这个过程既是为他人服务,又能实现自我价值,我想这就是劳动的意义所在吧。”

  目前,朱丹丹租用温室大棚约6000平米,耕地4000平米,现有工人3到10人,均是周边乡邻,说起老板朱丹丹,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我现在每天工作9个小时,每天能拿到100元,相比其他活,这个工作待遇太好了。我现在腿脚还利索,侍弄小花小草也轻松,多锻炼一下对咱们身体也有好处。老板是个大学生,对我们有耐心、热情,人家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也要好好工作。”正在大棚里劳作的董桂梅阿姨打开了话匣子。

  下一步,赛罕区灿森园艺园将继续在生态建设和花卉产业发展这条路上走下去,引进新品种,突破新技术。同时打破农户们固有的种植观念,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在创业的路上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聚焦发现问题 深挖细查彻查 全力做好专项整治核查阶段工作
王成龙:乡亲们的“自家人”
朱丹丹:自主创业谋发展 致富不忘助乡邻
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关于十届自治区党委第七轮煤炭资源领域 专项巡视延长受理信访时间的公告
我区26个品种实验材料 进行航天育种实验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的公告
内蒙古现有输入本土确诊病例1例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4例
我区今年进一步 提高社会救助标准
大风降温雨雪沙尘天气齐至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