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丰子恺”,是我的“现在进行时”。其中有我的情怀、兴趣、意愿、行动等等。
我自己也说不上从何时起有了“走近丰子恺”这个想法,但可以说清楚的是,在我到了年过花甲之后,这个想法愈来愈明晰,愈来愈让我兴奋。回想我从青年时期开始喜欢文学,读大学选择了文学专业,毕业后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后又延展到艺术研究,期间阅读过大量作品,也用功不同地研究过为数不少的作家、艺术家,但像对丰子恺先生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滤汰,兴趣愈益浓厚,以至有进一步向他走近的心愿,这在我则是仅有的。
丰子恺先生的一生都称不上显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读大学时,以及之后一段时间里所见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艺术史,很少有提到他的。因此,我读其书,知其人,也是比较晚的,而且不是通过课堂上获悉的。我最早接触到的是他的漫画作品。那是我大学毕业刚入职不久,有一天晚饭后信步走到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报刊,一本刊物(刊名已记不确切了)上的几页漫画把我吸引住了,反复看了多次,其中有几幅留下的印象最深。一幅画一个约两三岁的小男孩把两个芭蕉叶做成的扇子当作脚踏车的两个轮子,一前一后夹在自己的两腿之间,“骑”得很开心;另一幅画一个小女孩,画她蹲在一个圆凳旁边很认真地给四个登脚“穿”鞋子呢。还有一幅,也是画小孩的:那个小孩撇嘴很委屈地哭,旁边有一行字:“米生米不满足”。我看着竟笑了!因为这些很简朴的画作让我感受到了不俗的意味,所以特别注意看了作者的名字。“丰子恺”这三个字,就这样愉悦地留在我的脑子里。自此以后,我又在一些报刊上零星地看到了他的一些漫画。后来,我读到了他的散文作品集《缘缘堂随笔》《丰子恺散文选集》等等,方知他不仅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漫画家,而且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家。再后来,陆续看到了一些关于他的介绍文字,于是又知道他不仅是漫画家、文学家,而且在书法、艺术教育、艺术理论及翻译等方面,也是卓然有成,堪称大方之家。在此过程中,我搜集、积累了他的许多作品及相关资料——只要能够获得的便不肯漏掉,只要到手的作品与资料,必认真去研读,就这样,丰子恺先生的面貌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地清晰起来。同时,他的艺术家的品质在我的心中越来越敬重起来。
我敬重丰子恺先生,是因为他的作品和人格总是可以自然而然地走进我的心,引起我的同情与共鸣,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洗炼。以至整个精神世界都可以得到些宁和的怡悦与安顿。这是我在其他艺术家及作品中很少能得到的。我曾无数次地思考并自问过其中原因,每次都会有一些朴素的词语出现,如,善意、爱心、童趣、率真、谦和、守信以及才情、勤勉等等。这些都是丰子恺先生人格品质中所具有的,而且有的是很特别的,也都是可以从其作品中体会得到的。不过,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走进并逐渐占据了我的心的是,作为艺术家的丰子恺和他的作品所构成的整体。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笑貌,全都是艺术的。”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读<缘缘堂随笔>》一文中也说过:“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我非常认同这种判断与评价,因为这也正是我对丰子恺先生的感觉,是他之所以走进并占据我的心的最主要的原因。用吉川幸次郎的话说,作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也不是因为他创作的丰富,“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而且体现在其人生修为、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这是难得的,也是难能的,恰恰也正是当下“艺术家”群体中少有的,当然这也正是我最为推崇的。放眼当下文场艺术界,被冠之以“家”者众多,而有几个是由内而外“气品”贯通,从始而终不失童心“真率”,因而可以称得上是“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呢?
向一位艺术家走去,而且渐渐有了向他走近的冲动,完全是自由的选择,是超越功利目的的。向一位艺术家走近,并不是因为他一定有多么伟大,更不意味着他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是因为钟爱他的作品,敬重他的人格,同时能感受到他那真诚地向人世间张开的爱的怀抱。丰子恺先生是“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巴金语)他把一颗“纯洁无垢”的爱心,凭借助一枝生趣之笔,放进自己的作品,让世人分享到他的心,得到爱的抚慰。我已经感受到了他分给的心与献出的爱,而且愈是走近,这种感受愈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