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经过几场雨水的滋润,广袤的阿拉善大地更显绿意盎然。走进阿拉善高新区的科泊尔梭梭林,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一株株高大茂密的梭梭树在黄沙中碧绿葱茏、随风摇曳,让沙海焕发出勃勃生机。
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科泊尔梭梭林是阿拉善高新区保护和建设的最大梭梭林。“近年来,经过保护和再种植,这片天然梭梭林经修复后已新形成8万余亩的绿色屏障,绝迹多年的黄羊、狐狸、猪獾、沙鸡、老鹰等野生动物也重返这里。这道‘绿色长廊’有效地阻挡了风沙对黄河的侵袭。”陪同记者采访的阿拉善高新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科泊尔天然梭梭林是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总占地200余万亩。由于科泊尔地区靠近黄河,生长在此的大片野生梭梭林对阻挡乌兰布和沙漠侵袭黄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前,这里由于干旱少雨,加上牧业人口、牲畜头数增加,梭梭林逐年萎缩。阿拉善高新区为保护这片原生态梭梭林,对这片原始梭梭林实施了围栏封育,并将梭梭林核心区29户牧民转产成为护林员,使得退化了的原生态梭梭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复壮。在围栏封育的同时,该高新区每年在林区边沿退化区实施梭梭栽植,还与科泊尔自然村农牧民签订人工种树工程项目协议书,免费提供梭梭苗,第二年按梭梭苗成活率进行补助,以此提升当地群众的植树热情。
何玉杰是阿拉善高新区乌斯太镇巴音敖包嘎查科泊尔自然村村民,他从2000年开始自发栽植梭梭,目前种植3000多亩,嫁接肉苁蓉1000多亩,从2013年开始,每年靠苁蓉收入10多万元。“在沙漠中种梭梭可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既能绿化沙漠,又有经济效益。通过近几年的植树造林,我们已在这里新补种了梭梭林上万亩。”正在林地查看梭梭长势的何玉杰说。如今每到春季,科泊尔自然村家家户户都种起了梭梭树。
通过保护和植树,科泊尔梭梭林的面积逐年扩大,阻挡了沙漠移动的脚步,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源。目前在地上挖一米深就能见水,每年候鸟迁徙的时候,天鹅、灰鹤、各种水鸟都在这里停歇。
阿拉善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横亘境内,一度趋于“握手会合”之势。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阿盟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绿色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围绕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提出“把阿拉善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的生态发展定位,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三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重点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采取“以灌为主、灌乔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的防沙治沙技术措施,形成了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格局。使全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自然植被得以休养生息。
截至2019年末,全盟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务7803.23万亩,实现了连续6年每年完成营造林生产任务超过百万亩,连续10年每年完成草原保护建设1000万亩以上,全盟草原和森林资源总面积分别达到28005.67万亩和3238.5万亩。
此外,飞播造林已经成为阿拉善盟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为加快荒漠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从1984年开始,阿拉善盟在沙漠边缘开展飞播治沙科学试验,通过边试验边生产的方式获得成功,打破了国际学术界“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属飞播禁区”的论断。如今,飞播造林治沙已成为阿拉善生态建设的最大亮点和全国治沙示范。截至2019年底,阿拉善盟重点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巴丹吉林沙漠南缘连续35年实施了飞播造林治沙,累积飞播造林631.7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到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防护林草带,有效地遏制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侵蔓延,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