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心”开始 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  帅政

  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在推动罪犯向好改造、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强大价值功能。截至2020年1月,全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9.9万余名,累计解除8.5万余名,现有1.4万余名,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率仅为0.2%。

  规范化执法有章可循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宣告室内,一场场入矫宣告仪式在这里完成。社区服刑人员站在房间中央,家属和社区工作者坐在两边参与宣告仪式,司法所所长庄严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宣告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要求和社区服务人员的权利、义务。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都必须进行矫正宣告,这是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的重要环节。

  “社区矫正中心主要任务是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日常教育、监管工作。”土默特左旗司法局社区矫正大队大队长闫占军告诉记者,社区矫正中心设立了社区矫正报到室、宣告室、心理矫治室、电子监控室、集中学习室等多个功能室,实现了社区服刑人员交付接收规范化、档案管理数字化、心理矫治全程化、学习教育常态化、社区服务特色化、帮困扶助经常化、考核奖惩公开化、安置帮教社会化,为社区服刑人员成功搭建起了一站式服务和管理的平台,唱响了“管控、教育、帮扶、感化”四部曲。

  目前,全区已建成旗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105个。依托社区矫正中心集中开展调查评估、登记接收、矫正宣告、司法惩戒等执法活动,集中开展教育培训、个别谈话、心理矫正、社区服务等教育管理活动。

  为了规范社区矫正执法,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自治区司法厅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继续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纳入全区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每年从全区高校毕业生社区民生志愿者中统一招募800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基础性、辅助性和日常性工作。

  开启“智能化监管”模式

  “我一定遵纪守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当张兵从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司法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时,难抑激动之情。

  张兵恢复自由最关键的“仪式”就是,工作人员把他在“正行通”手机APP中的信息进行处理,不再受该APP的管控。如今,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如今已成为全区社区矫正日常监管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4万余名,人员总量较多,光靠人防是防不住的,只有靠技防,靠信息化,才能确保监管问题上不出纰漏。”自治区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王永贤介绍说,自治区司法厅研发了司法智能终端,通过为社区服刑人员植入APP,司法所工作人员可以运用智能终端有效、便捷地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电子签到、定位监管等功能,同时借助人脸、指纹、步幅等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防止人机分离,有效防控社区服刑人员脱管和再犯罪。

  “强化电子监管措施只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还要推动与法院、检察院信息互联互通。建立法院业务系统与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数据信息交换通道,实现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网上办案,提高社区矫正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将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接入检察院信息化网络,实现对社区矫正规范化运作异地全程法律监督。”王永贤说。

  宽严相济解心结 

  2019年5月的一天,那顺到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健康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在社区矫正中心那顺领到了《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教育读本》,他读得很仔细。“作为社区服刑人员,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写得清清楚楚,知道了这些标准,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能少犯错误了。”那顺说。

  那顺服刑前经营一家娱乐场所,在一次纠纷中犯了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2年。从一名个体经营者到社区服刑人员,身份的落差让他一时难以接受。“刚开始社区矫正时,他的思想波动较大,为了增强他的身份意识和服刑意识,教育引导他实现转化,帮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们通过心理矫治、警示教育、社区服务等措施,对他进行了帮教和疏导。”健康司法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位社区服刑人员入矫之初都要司法所为其制定矫正方案,确定符合个人实际的改造转化目标,定期向司法所报告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并进行谈话及教育学习,接受检查考核。

  在社区服刑以来,那顺认真遵守日常管理规定,按时汇报情况,积极参加警示教育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经常到社区矫正中心阅览室读书看报,对自己的罪行也有了正确的认识,逐步消除了对社会、法律认识的误区。

  心理矫治的成功与环境条件和物质基础分不开,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立了自治区级示范社区矫正中心,在社矫中心单独设立了心理矫正区,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服务。各旗市区基本上都配备了沙盘、宣泄假人等心理咨询装备,鄂温克旗司法局还专门引进了瑞格心理咨询系统。这些软硬件装备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司法局还依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心理矫治新模式。如牙克石市司法局将国学教育引入心理矫治工作,以“仁爱”等传统美德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体教育;鄂温克旗司法局先后开展了“男儿当自强”、“温暖心灵、幸福人生”等团体疗愈活动;海拉尔区司法局结合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组织社区矫正对象集体劳动,之后进行了以“净化心灵”为主题的集体教育等等。这些集体活动有效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的自信心,能够使其更为顺利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工作,如果说监督管理体现的是‘刚’,那么教育矫正制度体现的是‘柔’。”自治区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王永贤说。

  教育矫正主要采取教育制度,指的是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心理矫正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三结合”教育方法。目前全区已建立了针对女性、未成年、伤害类等9类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矫正项目,做到“对症下药”,一人一策地做好个案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我区的司法干警们用真心和耐心在社区服刑人员心里播种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当跨过寒冬,待来年春暖花开,收获一片新绿。

  (文中出现的社区服刑人员皆为化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出彩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内蒙古足球
   第08版:地方盟市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民主与法制
   第11版:先锋
   第12版:科技
从“心”开始 重获新生
让社区矫正有温度更有力度
宣传民法典
救助精准化 生活有奔头
把反恐知识 送到千家万户
一堂“解渴”的直播课
清边踏查 修围栏
谁动了我的包?
给职业放贷人戴上“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