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梁子湖畔的南山脚下,有一口泉眼,紧靠公路边,是用大麻石砌成的一口方井,井的四周是残缺发黄的汉白玉雕花围栏。传说此井是乾隆年间由村庄大户修建。
往年,大暑临近,总能瞧见一位八旬老翁,坐在井边用芦苇搭起的凉棚里,面前摆张木桌,放一把断嘴的青花壶,竖几个搪瓷杯,招呼南来北往的汽车司机和过路人。
那茶水是用井水,加入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名曰伏茶。
过路人喝完茶水,便向桌下塑料桶里扔进几个小钱,一切随意,没钱,老汉也不勉强,照样递过一杯茶,任你喝。
火球般的太阳,来势汹,把柏油马路都烤出了雾气。唯独芦苇棚下一处荫凉,吹过湖面的细风,闻来伏茶的馨甘,再点上一支烟,抹掉一脸汗,人的精神就来了。
过往司机喝了茶,去车上搬来一个大壶,灌满井水,冲着老汉夸道,大爷,茶好喝,谢了。后面的车又来了,一辆接一辆,喝伏茶,带井水,络绎不绝。
去年大暑,我又路过南山脚下,想去喝杯伏茶。发现芦苇棚没有了,换成了一排遮阳伞,大概有十来把,伞下坐满了歇脚的人。主人变成了个青年小伙,他守着一张折叠桌,桌上放着一个茶水桶,旁边堆着几提一次性水杯。人一到,小伙子就热情地递上一杯伏茶。
喝一口,没有当年的味道,观茶色,分明是花红叶煮的茶水,小伙子红着脸说,现在南山上没人种金银花了,只好用花红茶代替,免费的。
伞下有喝茶的人帮腔,替小伙子说话,说他爷爷临终时吩咐,要他每年大暑前后摆摊设点供茶水,因他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逃荒中,被伏茶救过命,所以嘱咐后人再忙也要在暑天为过路人供应伏茶。
听人这么一说,我手中的茶水顿时变得厚重,仿佛注入了一种感恩的情感。
民间流传,花红茶具有防暑降温,提神健脑的功效。小伙子这一变通,并没有违背他爷爷的初衷,而且更添进了无限情怀和友爱。
小伙子腼腆地笑笑,对太阳伞下乘凉的人说,大家走时别忘了,灌一瓶井水带在路上,它是真正的绿色伏茶。
大家一阵赞扬,小伙子却两颊绯红,像个害羞的姑娘,我怎么看,这小伙子跟他爷爷一样,倒像一壶沁人心脾的暑天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