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聚众哄抢怎么治?

  □弓艺如

  不久前,一辆货车在沈海高速公路东台市富安段被追尾,车上装载的冷冻猪肉散落后遭到部分村民捡拾和哄抢。8月17日,江苏东台警方通报,丁某某、许某某等人的行为构成哄抢公私财物,依法对丁某某等5人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对其余参与村民进行法制教育。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车上货物惨遭哄抢的案件已屡见不鲜,2014年,榆中县高速公路发生卡车侧翻事故,6万多斤橘子遭到哄抢,民警一度鸣枪示警,但收效甚微。聚众哄抢的危害显而易见——车主受到较大经济损失,哄抢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更严重的是法不责众心理的蔓延也会形成不良风气,影响城市和地区形象。

  以往的聚众哄抢事件中,少有事发地的政府部门公开道歉,该次哄抢事件中东台市政府的道歉之举值得肯定。所谓“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一味遮掩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滋生犯罪土壤,东台市政府直面当地民众的错误,力行约束管理当地民众的处理方式,值得其他地方学习。“腐肉不去、新肉不长”,东台市政府勇于面对社会治理中的细节问题,不仅抚慰了车主的心理伤害,更是从长远角度为当地做了一次正面宣传,为各级政府树立了良好榜样。当然,道歉之余如何有效遏制屡屡发生的聚众哄抢事件,还需要各地政府重视起来,加大惩处力度,加强道德治理,软硬兼施方能标本兼治。

  “硬”在依法惩治。公安机关对丁某某等人的处罚,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心存侥幸不可取,违法犯罪必将被严惩不贷。聚众哄抢事件一度屡禁不止,一方面是因为违法成本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法不责众的心理。实际上,这种落后观念应当被摒弃,聚众哄抢不仅仅是一种乘人之危的失德之举,更是践踏底线的违法行为。要杜绝情节恶劣的聚众哄抢事件,就需要加大执法力度,有效开展追查工作,不留漏网之鱼,惩治到每一个违法的人,以儆效尤,维护法律尊严。

  “软”在教育引导。值得注意的是,在警方通报中,用到了“捡拾”这样的词语,其良苦用心可见——努力给哄抢中的从众者以改过的舆论环境。一些民众贪小便宜且不懂法,认为捡拾洒落的物品没有犯错,实际上这种行为属于非法占有、侵犯他人财产,情节严重的更会构成聚众哄抢罪。如何将“捡拾”和“聚众哄抢”的区别深入民心地说清讲明并落实在行动上,是对地方政府的一大考验。在平时,政府更应做好宣传工作,帮助民众提高法律意识,提升道德素养,从思想层面上教化民众,树立荣辱观和是非观,降低“违规捡拾”和“违法哄抢”发生的可能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当作应对困难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转思路想办法,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我们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评论
   第05版:脱贫攻坚特刊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读图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主色调
平和之心自高远
■辣语
持家之本
聚众哄抢怎么治?
政策发布不能只在线上
垃圾分类宣传也需“悦耳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