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海边的一个下午

  □安宁

  女儿阿尔姗娜一进大连自然博物馆,看到重达66.7吨、身长17米的黑露脊鲸,赫然出现在眼前,就兴奋地尖叫起来。在她有限的五年人生里,她很多次在纪录片里,看到代表着神秘海洋世界的庞大鲸鱼,她的房间里也摆满了各种鲸鱼鲨鱼的玩具,可是,与一条鲸鱼面对面相遇,还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尽管,这只是一个标本,可是,那浓郁的鱼腥味,让人惊骇的巨大体积,还是让小小的她,瞬间震动。

  海洋与陆地的比例是7:3,相比起可以脚踏实地的陆地,我对海洋始终充满了敬畏与惊骇。曾经在三亚潜水,海面之下永无边际似的黑暗,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可是,成千上万的鱼类,就在这黑暗的世界里,比人类还要长久地活着。海面是它们仰望时碧蓝的天空,海底则是它们可以触及的大地。这是人类尚未完全了解、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并懂得的神秘区域。犹如天空之于飞鸟,森林之于猛兽,海洋是鱼类一生栖息的家园。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40多万种植物,20多万种微生物,而人类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并不比其他生命高贵或者优越多少。就像4亿年前,鱼类就已经出现,而人类则是在几百万年前,才有了生命的踪迹。

  在贝壳博物馆,读到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苍茫的大海中,生活着一种俪虾,幼年时,它们常常一雄一雌游进多孔的玻璃海绵体中,依靠流经的浮游生物为食。随着它们身体变大,最终无法游出海绵体,便一生与爱人居于此处,成就“偕老同穴”的海洋佳话。

  这是海洋里的爱情,人类目前的认知,尚无法完全地了解神秘的海底世界。也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地懂得这些庞大或微小的生命。就像一个人,永远无法真正地懂得另外一个人。或许,像孩子一样,震惊于这些海底生命的伟大与神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呈现的表情。

  逛完贝壳博物馆,又租了一辆车,让司机带我和女儿沿大连的滨海大道环行一圈。在途经老虎滩的一段海面上,竟然看到密密麻麻的海鸥,在海面上栖息。而在上空,还有更蔚为壮观的鸥群,在自由地翱翔,欢快地鸣叫。隔着车窗看到这蓬勃的生命,人忍不住会有种冲动,幻想自己也生出翼翅,冲上蓝天,与它们一起酣畅地飞翔。

  冬日的大海,因为没有游人的打扰,在温暖的阳光下,犹如一个沉睡的婴儿,或者千年的琥珀,在大地温柔的怀抱中,安静闪烁着光芒。大风吹动山林,发出猛兽咆哮般低沉的响声。但深蓝的大海,却如修行的佛陀,有八风不动的从容与安定。只有细细的波纹,昭示着撕扯着树木和行人的风,在更为强大的对手面前,也有温顺无助的面容。即便是17级的飓风,也从未撼动过一个海洋,让它从这个世间消失,想想自然中的一切,真是奇特。人类或许永远也无法真正地弄明白,一片汪洋大海在亿万年间,曾经有过怎样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而让海洋成为海洋本身,不去破坏,不去打扰,不去过度地索取,或许,才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正方式。

  如此,海洋才会向人类呈现它的静寂永恒之美。人类也才能从中静观自我,获取生命的启示。

  忽然想起森林动物园里,一只好奇地靠近女儿的羊驼,它的眼睛如此澄澈,又那样寂静,犹如面前这片深蓝色的海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八)
   第08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心在乡野
草原月夜
读书与联想
故乡
在海边的一个下午
像个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