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步皇甫村

  □唐德亮

  柳青是我最敬仰的当代大作家之一。回想四十几年前,第一次读长篇小说《创业史》的那种激动与沉迷,至今仍记忆犹新。

  去山西开诗会,途经西安,逗留一日,只想圆一个梦:去皇甫村,看看柳青当年扎根十四年的村庄。

  完全不是想象中的皇甫村,小说中的那些草棚子早已了无踪影。只见一条宽敞的水泥村道,两边一排排的水泥楼房。在村民的指引下,走过一段长长的斜坡村道,终于找到了位于神禾原上的柳青墓园。

  柳青墓园外围柳丝飘拂,墓不高,坐北朝南,用水泥箍成一个圆形。柳青生前多次嘱咐他的好友:“死了,把我埋在皇甫村。” 站在肃穆的柳青墓前,远望莽莽苍苍的终南山,俯看皇甫村的房屋、欢腾的滈河水和蟆河滩上白杨掩映、赤橙黄绿的果蔬庄稼,不禁回想起1978年6月中旬,从报上读到柳青去世的消息,心中的震惊、悲痛难以名状,一连几天都沉浸在悲伤之中。更难过的是,他的史诗巨著《创业史》没写完,我们再也读不到后几部了,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墓园边是柳青纪念公园。一幅幅《创业史》的情景壁画、浮雕,一尊尊农民艰苦“创业”的雕像吸引着众人。一组几个男女农民合力推车的雕像,前头那个拉车的青年农民,肯定就是梁生宝了。

  总想找一位熟悉柳青的村民聊聊。一位热心肠的大娘对我说:“村里有个刘田民,是柳青书里头写的 ‘才娃’,他与柳青很熟。”真是喜出望外,即随大娘下坡,走两百多米水泥村道,便到了刘田民的家。这是一幢两层的水泥楼,门前一个小院子。到了小院子门前,大娘用关中话喊:“田民,有人找你来了。” 院子里走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头苍发,脸色黑里透红,上身穿一件绿色迷彩T恤,身板硬朗,热情地伸出大手与我相握,并将我迎进他的房子,穿过小客厅,把我带进他的房间。这个房间可不简单,虽不过六七平方,安放着一张床,还堆放着各种衣物,但大作家贾平凹、陈忠实都进来坐过。说着,他拿出一本相册,是刘田民父子与路遥、贾平凹等名流的合照。不用说,他们也是慕柳青与《创业史》的大名,慕“高增福”与“才娃”的大名而来。我坐在一张路遥与贾平凹们坐过的木制旧沙发上,听“才娃”讲柳青与他父亲的往事。

  原来,“才才”“才娃”的父亲刘远峰就是《创业史》中坚定支持梁生宝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高增福的原型。高增福又是个有骨气的人,他虽然穿得又破又烂,面对姚士杰及其妹妹的腐蚀诱惑,坚决予以拒绝抵制。姚士杰拉垮他的互助组,使他暂时变成一个没有组员的互助组长,他也没服过软。

  高增福与现实生活中的刘远峰性格与经历都极其相似。刘远峰因为死了媳妇,留下个小孩子,家里还有个老母亲,为了互助组与合作社的事,他整天背着小田民开会,回家还要照顾老母亲的吃喝。“一不恐慌,二不害羞”。柳青的女儿刘可凤这样描写刘远峰:“‘塌了炕边子(指死了媳妇)使他一贫如洗,共产党给他带来转机。他是个犟强、寡言少语、做事认真、待人真诚的中年人,他是多么感激共产党,信赖党,对社会主义抱着多大的希望。谁要看见他参加土改的忘我劲、办互助组见天抱着四岁的儿子日夜奔忙的艰辛,准会被感动……”

  那十几年,柳青不时会找梁生宝的原型、互助组、合作化的带头人、灯塔农业社主任王家斌和副主任刘远峰商量事情,王家斌和刘远峰更是经常向柳青讨办法。社员们也爱找柳青聊天、把心里话跟他说,他还是王家斌和刘远峰的入党介绍人哩。柳青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赞扬柳青:“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柳青的确是农民的代言人。梁生宝、梁三老汉、郭振山、高增福、王二直杠是《创业史》中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也是中国文学史、文学画廊的不朽形象,这不仅仅归功于柳青有支生花妙笔,更是他在皇甫村生活十几年,与王家斌、刘远峰、王三老汉(王家斌父亲、梁三老汉的原型)们同甘共苦、忧戚与共的结晶。

  柳青在皇甫村干的好事非常多。协助办互助组、合作社,进农户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帮农业社订计划措施,1958年他还托省上相关单位从日本买回5000斤稻种,在皇甫村种植,获大面积丰收;为皇甫村农民打深井、消除了因缺碘导致大脖子产生;1959年把《创业史》第一部预支的稿费16065元钱全部捐给王曲公社农机厂、卫生院,1961年,又捐稿费5500元,为皇甫村架设电线……

  刘田民说,陕西的作家都把柳青当文学教父。路遥说:“真的,在我国当代文学中,还没有一部书能像《创业史》那样提供了十几个以至几十个真实的、不和历史和现实中已有的艺术典型相雷同的类型。”陈忠实说:“以超凡出众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完成了一次艺术高峰的创造,这是同代人努力在做而没有做到的,柳青做到了。” “我记得十余年间先后读过丢过九本《创业史》。这个书读到后来,就是我有一点时间随便打开这本书,打开到任何一页或者任何一章,我就能读进去,而且就能把一切烦恼排除开,进入蛤蟆滩那个熟悉的天地,这种感觉是我这一生阅读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贾平凹说:“柳青是作家的一面旗帜”,“更是陕西文学的旗帜,后学的一茬一茬作家都是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创业史》全书在巴金主编的《收获》1959年第6期上全文发表,次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在全国反响影响巨大。巴金甚至还写信请柳青送一本签名本给他。1960年初冬,田汉来看柳青,柳青带他看了皇甫村、蟆河滩,然后登上高高的神禾原。遥望秀丽的景色,田汉脱口成诗:“大雁落脚神禾原,误把皇甫当江南。”1982年12月,贺敬之来到皇甫村,先见了刘远峰,后王家斌赶来,三人一起到神禾原柳青墓地,贺敬之抚摸柳青墓碑,回想1978年6月探望弥留前的柳青的情景,默哀良久,深鞠三个躬,留下了《皇甫村怀柳青》的诗歌(二首):“床前墓前恍若梦,家斌泪眼指影踪。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

  自从柳青病逝后,王家斌与刘远峰每年清明都来柳青墓园祭扫。1990年、2003年,王家斌与刘远峰先后去世,近二十年间,刘田民每年清明都会默默来到墓园,接续父亲为柳青墓园扫院子,除荒草, 整理祭品。

  离开田民家,我没找到神禾原半崖上的那间柳青安家落户的破寺,据说已不复存在,没见到梁生宝、高增福,但见到了皇甫村、蛤蟆滩,见到了高增福的后代,感受到不灭的柳青精神。诚如路遥所言:“他(指柳青)仍会像单身汉高增福一样带着悲壮的性格和一身傲骨率领着他的几个还未成家立业的‘才娃’,在姚士杰、郭世富、郭振山们的冷眼中,不屈不挠地进行艰苦的创业。他坚信信仰了一生的事业不会毁灭,就像终南山下的大地田园永远不会毁灭一样。”

  《创业史》,一座壮丽永恒的文学丰碑;柳青,一个不朽的伟大作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收藏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十四)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漫步皇甫村
关于征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题文学作品的启事
让爱抵达
又吃萝卜缨
地平线上的星星
窖藏
昭君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