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两句话印象特别深,一句是“你吃了吗?”一句是“恭喜发财”。第一句话用在寻常见面时,第二句话则流行于正式场合,比如拜年、做其他喜事。只是有一点我没想到:过了四五十年,回到老家,乡人依然喜欢说这样两句话。城里人打交道,虽然不怎么问人家吃了饭没有,“恭喜发财”却也是经常挂在嘴边的。
询问别人是否吃过饭也好,祝福别人发财也罢,其心底其实埋藏着一个愿望:希望身边的人生存无忧。这种对顺利生存的强调,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礼仪。华夏大地是一个被儒家文化浸润很深的区域,儒家一直强调一个“礼”字,孔子甚至认为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种重礼的集体无意识必然反映到人与人的交际上。另一方面,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个皇权社会,科技极不发达,经济特别落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老百姓重视生存,关注基本的衣食住行理所当然。
只是时代已经像高铁一样飞速向前,科技的进步大幅提升了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准,以前,相当数量的村民得为温饱操心,如今偏僻山区的农民也有了手机、电脑。昔日,城里人到外面吃顿饭,回到家必须清汤寡水地节省好多天,现在动不动自驾游,近则三五百公里,远则几千、上万公里。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关注的依然只是基本生存,格局就显得太狭小了。
与恭喜发财相比,我觉得更要恭喜的是别人的平安、幸福、快乐。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莫过于安全感。安全感何来?一是自己必须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比如不吃不洁食物,不立危墙之下,过马路看红绿灯,做事情遵守法纪。有了这种意识,你的生命安全就有了第一重保障。二是社会应该给遵纪守法的公民一种财产、生命的保障,不使他们本该拥有的东西被剥夺。恭喜别人平安,其实也是提醒自己洁身自好、为社会尽责。
我们需要恭喜别人幸福。作为动物的一种,人必须有衣食住行的保障,没有起码的物质条件,命都活不了,其余一切都是空谈。但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却绝不只是为了吃饭,还得有档次高一点的追求,比如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如获得美好的爱情,比如为社会做点可以留之长远的业绩……实现了高层次的自我,一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我们的生命也才会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我们还要学会恭喜别人快乐。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日子过得不好就度日如年,恨不得一个晚上就将整整一生走完;日子过得开心就度年如日,气若游丝还希望再活他五百年、一千年。追求生命快乐是人性的本能,让人活得快乐则是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鄙人老家有句话,叫“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意思是一个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要囿于某种教条,必须依情境的相异而作出变通。以此观之,让问候话、祝福话升级,使之更有心灵含量、时代气息、精神养份,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