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从第六届中国农业品牌年度颁奖盛典上传来好消息,我区巴彦淖尔“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2020年度中国农业十大杰出品牌”两项重磅大奖。
味美可口的呼伦贝尔牛羊肉、稻香浓郁的兴安盟大米、营养丰富的赤峰小米,细腻柔韧的河套面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凭借高品质、好口碑登上各类高端平台、“硬核”展示。作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内蒙古的海拔、纬度等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天蓝水净、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使得出产的农产品不仅口感好,而且绿色有机、营养价值高,在各大展销会和电商平台上圈粉无数。
据统计,目前内蒙古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中具有原产地保护和绿色、有机认证的就达1800多种。然而,市场竞争条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香饽饽”也需要“吆喝声”。即便拥有独具特色的过硬产品,没有自我包装、自我推销,也难以占据市场优势,实现价值最大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区农牧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很多优质农畜产品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的尴尬境地。因此,实施品牌工程,以品牌化标准化倒逼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无疑是推动我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这一清醒认知,近年来我区立足自身优势,大胆创新实践,通过 “内蒙古味道”等推介形式,培育出了兴安大米、赤峰小米、乌兰察布马铃薯、锡林郭勒奶酪、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肉、呼伦贝尔三河牛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极大提升了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蒙”字标认证体系从零起步,建立起标准体系、制度体系、产业体系、质量链体系和推广体系,着力打造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经贸往来的“通行证”,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自有品牌一旦“出圈”,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其“四两拨千斤”的传播价值就会充分释放。比如,“天赋河套”区域品牌面世半年,就荣登2018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名,产品溢价20%以上。疫情防控期间,“三胖蛋”葵花籽、敖汉小米等产品一度出现脱销,也是得益于品牌的作用。实践证明,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培育品牌,提升品质是基础。正如首批获得“蒙”字标认证授权的企业家所感受到的,品牌“是荣誉,是通行证,也是紧箍咒,我们必须做得更好”。以品牌化标准化为引领,企业要进一步调优结构、调好品质、调绿模式,坚持向优质高效转型,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和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确保“内蒙古品牌”经得起消费者和市场检验。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在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品牌企业资源集聚上下功夫,鼓励企业采用培育、共建等方式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格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品牌的价值输出,需要久久为功的坚守。唯有持之以恒地将品牌意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农牧业生产与管理实践,方能打造更多叫得响、传得久的“金字招牌”, 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我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导航定向、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