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继不久前上海发现从英国入境的变异新冠病毒病例后,2020年1月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国输入新冠肺炎确认病例的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B.1.1.7突变株,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
老实说,上海和广东的这两起病例的症状比较轻,假如没有“变异病毒”这四个字的话,可能我们就会当成又一个输入型病例新闻。在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开始的大背景下,接连发现两起变异病毒的变异,无论症状轻重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表明我们除了要进一步防止“内防输入”,还要做好对抗变异病毒的充分准备。
首先要认识到,人类与病毒长期打交道,已认清其许多特性,并已有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手段,而在研发疫苗时,也会将病毒变异作为一个突出的不确定因素考虑在内。哪些病毒片断易变异,这类研究已颇为充分,甚至可根据大数据来预判其变异方向,进而让疫苗的免疫力覆盖可预见的变异亚型,病毒可以多次变异,疫苗也可以不断改进。
其次,国家之间的防疫措施不同,防疫效果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别。病毒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其一是病毒的扩散能力,其二是社会和个人的防疫措施。同一种病毒所导致的疫情,在国内迅速得到了控制,但时到今日,部分国家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疫情形势。这表明,防疫态度是否端正、防疫措施是否科学严密,才是决定疫情走向的最大变量。
以此而论,只要国内一如既往做好防疫工作,变异病毒即便到了国内,也会得到控制。对此,民众理应保持一颗平常心。要认识到,防控疫情是一个长期过程,将来国内可能还会零星出现变异病毒感染病例,甚至不排除还将产生新的变异,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与此同时,也要淡定而不轻视。在良好的心态和稳健的防控举措面前,病毒再怎么“换马甲”,也不过增加一些波折而已。长远而言,在变异病毒的整体防控中,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只要齐心协力、科学应对,就一定能战胜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