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人主义”不可不除

  □李慧勇

  清代刘墉人生早期主要是在各地做地方官,这段时期他刚正不阿、为民除暴,革除了科场、官场不少弊端,一度被百姓称为“刘青天”。后期调任京官后,刘墉开始奉行圆滑世故、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渐渐失去了早年的锐气。分析刘墉前后变化之反差,归根结底是“好人主义”在作祟。

  所谓“好人主义”,看起来四处讨好、左右逢源,听起来似乎是与人为善,实质上却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和稀泥”。孔子称“好人主义”为“乡愿,德之贼也”。孟子更一针见血指出:“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也。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揆诸现实,也有不少人仍然奉行“好人主义”处世哲学,他们披着“好人”的外衣,不敢正视问题和矛盾,宁愿多栽花、不愿多栽刺。“好人主义”说到底是一种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的庸俗作风。“老好人”有害无益,是原则面前的“眼中钉”“肉中刺”,是风气建设的“拦路虎”“绊脚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试想,一个单位如果“好人主义”盛行,人人两面生光,处处一团和气,总是让“老好人”得名又得利,势必会造成纪律松懈、制度废弛、公平丧失、人心涣散,也定会助长歪风、滋生邪气。因此,必须痛下决心铲除“老好人”滋生的土壤。

  根除“好人主义”,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做到既坚持群众公认又不简单以票取人,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老好人”占便宜。要持之以恒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不移讲忠诚,坚定不移严纪律,坚定不移立政德。要用好批评和问责这两把锐利武器,坚持批到点上、治到症结上,对那些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老好人”严肃问责。不仅如此,还要为那些想说真话、想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让更多党员干部说真话、做实事、求实效。

  苏轼《晁错论》中指出“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至今仍不过时。广大党员干部不仅不能让自己陷入“好人主义”的怪圈,更要敢于对“好好先生”唱黑脸、动真格。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乡村振兴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云上103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优化营商环境
“好人主义”不可不除
■辣语
激发消费潜力
创意更需坚守底线
把绿色种在春天里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抗癌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