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魂牵梦绕乡土情

————再读散文集《一方水土》
蒋希武 摄
  ◎宋生贵

  我一直固执地相信,人世间存在着永恒的东西,它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为人类带来无尽的慰藉与况味。譬如人生中种种丝丝缕缕的情缘,即如此。散文集《一方水土》的作者王凯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他去世将近一年了。当时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我未能前去为他送行,深感遗憾。最近,我又找出他18年前出版的这本书静心细读,尤其体会到他对家乡情感之真切,对乡土眷恋之深沉,深深地触动我的心!

  细读《一方水土》,几乎时时可以感觉到“情缘”二字的存在。它是作者写作的动力因,是激活其情思的发酵剂。作品无论是描写自然景物,还是讲述乡亲里俗,无论是直面现实生活,还是探访历史故道等等,均可谓是因情而生,因缘而发。而情缘所系,正是那一方水土。“一方水土一方人”,人生情缘不仅与生俱来,也与“土”同在。那养育了作者的一片热土,始终温暖着他的拳拳之心,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也无论遭遇何种经历,家乡在他心中的地位是永恒的,神圣的。他体验着,审视着,并伴之以切切的思恋,以至希望将自己熟知的家乡告诉世人。

  我对于《一方水土》的写作动因作如此认识,其依据不光来自于作品,而且还与我对作者的了解有关。作者王凯是我的高中老师,当时他大约刚过而立之年,其不俗的气度与丰富的学识深得全校同学仰慕。我在校时他任教务主任并讲授语文课,他讲课绝少翻看教案,非常投入,文里文外贯通自如,课上课下多有启迪,每每于引人入胜间点透要处,因而同学们都很欢迎他上课,也盼望课余能与他交流。我们同学中有不少人语文学得很好,我想是与王凯老师有关系的。王凯老师于威严中不失热情与随和,交往中我们了解到,在他的心里似乎珍存有两个重要的情结,一个是对于家乡故土的挚爱与眷恋,另一个则是对于文学的钟情。这从他的言行、特别是每次交谈时的眼神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得到。所以说,用自己的笔来书写自己的家乡,是王凯深系于心的情缘,也是久久挥之不去的梦想。他曾在写给我的信中这样说:“大半辈子读别人的书,退休之年又萌生写书给别人看的念头,也是拯救自己的灵魂……我之所以把和林格尔这一方水土作为写作对象,书写这一地域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因为我生于斯,长于斯,此后三去三返,故土乡亲使我魂牵梦绕。”可见《一方水土》的写作与出版,实现了他久绕于心的一个梦想。

  有情有趣的梦是美的,但若真使美梦成为现实,却绝非如童话故事般来得容易。我知道,王凯老师退休后一方面不畏旅途劳顿多次只身由包头市回到家乡,故地重访,增强感受或搜集新鲜材料;另一方面,摈除俗务而以清静之怀潜心写作,完成了一部关于和林格尔盛乐时代的学术著作《北魏盛乐时代》与这本收入了85篇散文的《一方水土》。为此,除了他的执著情怀之外,所付诸的艰辛劳动与投注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

  《一方水土》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作者家乡——和林格尔的众多扇窗户。其中,“山河壮美”“绿野行踪”二辑中的篇什均为状景之文,即将和林格尔境内颇具景观特色的山水之美、乡野之趣,生动而逼真地展现于读者面前,细细品读,每每有置身其境之感 。“故土乡亲”“方物美味”“十字街头”等辑,从不同角度表现家乡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民风传承、世态写真,在这部分作品中,尤其浸润着作者浓浓的恋乡之情,而且此情之切,足可以令人心动而神摇。“思古情深”“古道行”“三城记”三辑,是作者在寻访历史故道中发现曾散落于家乡厚土间的古代文明,其间,写古迹凭吊,写史实钩沉,写世事变迁等,但依然是言在史而意在情,即为这“一方水土”上焕发出的生命绿洲与闪现出的文明之光而由衷地自豪。总之,无论是观赏自然,还是体会人文,无论是漫步乡间,还是流连城镇,无论是访古,还是见今,《一方水土》导引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富有特色而又多姿多彩的和林格尔,也体现出和林格尔在作者心中的位置。

  作者笔下的和林格尔是美的:山是美的,水是美的,乡野是美的,小城是美的,农舍是美的,厂区是美的,古道是美的,新街是美的,社戏是美的,山歌是美的,即令是一餐朴朴实实的农家饭菜,亦别有风味、余香满口,一些民间的轶闻故事,亦妙趣横生、颇耐玩索,至若民风美,民情美,民心美,更是于字里行间一脉贯之 。其实,那位于土默川南缘、拥有“三山五丘二分川”的和林格尔,既无撼世名胜,也非富庶之地,然而作者以诚挚之爱与“发现美的眼睛”,去体验,去审视,遂使那自然而平常的生活中的美的东西谙熟于心,且诉诸于笔,跃然于纸。由此亦可见作者的心性与襟怀。的确,生活中太需要真善美了,以诚挚之心去发现并倡而导之,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在我看来,这同样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言为心声。《一方水土》是忠实于此的,而且体现得非常自然而朴实。我们能够突出地感受到,作者在表达上追求的是本色而又感情充盈,使质朴的语言与原生的表现对象达到自然和谐。下面摘录几段,以共赏之:

  人,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再确切一点说,是从故乡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如果生愣愣地拔出来,移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无论那里的土地多么肥沃,总是有点隔膜感,觉得是寄生的。

  ……

  “美不美,故乡水。”或许故乡的山水并不算美,但因为那是你在襁褓中,从窗口望见的第一座山,那是你来到人世间第一次趟过的小河,第一次踏上的路。你生于斯,嬉于斯,故乡的山水陪伴过你。

  “亲不亲,故乡人。”或许你和他们非亲非故,相见时不开口形同路人,但一说起老乡,一听见家乡话,立马亲热起来。那是因为你和他们同生于一块土,土亲;同饮过一条河,水甜;同操一种方言,耳熟。

  “月是故乡明。”月亮只有一个,它普照人间。但你一想起儿时望月的情景,总觉得故乡的月亮是那么明亮那么多情:月儿升起来了,映出山梁上蜿蜒的长城和骑墙烽堠的轮廓;皓月当空,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下弦月又将被云彩遮住了,妈妈手指银河两边牵牛星和织女星座说,那一颗就是爸爸,他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或明或暗的月亮,你能够忘怀吗?(《乡情如此》)

  一轮明月,照彻千古,常常成为思乡怀人的象征。每人各有自己的故乡与所怀之人。但我相信这样的文字是可以让许许多多思乡者动容的,因为它切切地点到了人们的心上。

  这就是作品的魅力,同时也是写作的要义。

  《一方水土》再次引起我对写作的思考。我始终认为,写作是重要的,不管是对某一个体,还是对于一个国度、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就一个人而言,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一种美德,一种幸福。通常以为写作只是少数人的职业,其实不然,工农商学兵,做官的,为民的,都应当热爱写作。它除了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之外,还是一种有教养的标志,一种人生的优雅之举,一种做人应有的风范。无论人们从事何种职业,通过写作,通过文学活动,可以对于这个世界有更具条理也更具系统的认识。且不说内容,仅就文字这一形式本身而言即是有益的,它可以营造恬静怡悦的气氛,以使人祛除浮风躁气。在培养气质、涵养性情方面,文字活动亦不失为一种上好的方式。

  王凯在我心中,是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真文人——我理解的真文人是一种操守,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且有与之相适的良知。我为我的老师自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再读散文集《一方水土》
~~~◎胡忠伟
~~~——《古画风雅》读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魂牵梦绕乡土情
凝望孙犁
如果古画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