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古画会说话

——《古画风雅》读后
  ◎李钊

  每一幅古画都是有生命的,他藏着画者的人生际遇,蕴含了画者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印刻着绘画技艺的历史流变。走近画中的缤纷世界,读懂绘者的艺术语言,生命将会浸透穿越古今的风雅。《古画风雅》是苏三公子多年来品读中国古画的所得所思,以《美人如玉》《山光水色》《活色生香》《文人风雅》《历史传承》5个章节,对古代仕女图、山水画、花鸟画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引人由内而外感知古画的艺术魅力,领略千年古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如果古画会说话,它的语言应该是缤纷多彩的。画虽无声,画中却融入了绘者真挚的情感和志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乃至仕女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有生命力的,油墨色彩勾画出的意境万千、画作之外的文人情怀和岁月流光是语言的无声表达,能感染观者情绪跳动,牵动遐思无限。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深处幽宫,虽衣饰华丽,花团锦簇,但眉宇间“总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是“寂寞古豪华”的心声流露;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面定格于飞瀑自绝壁一泄而下,寺庙隐于绿荫,商旅缓缓前行,但迎面而来的是水珠湿润和得得的马蹄声。而南宋的花鸟画从为宫廷画苑的“院体画”向明朝文人山水画演变,传到耳边的是岁月变迁、时代发展“滴滴答答”的钟声。

  如果古画会说话,它的语言应该是富有诗意的。诗歌与绘画有着共同的艺术特征、艺术思维规律和审美追求。画者常以诗入画,诗者也常以画入诗,如以平常之语解读古画,常常感觉语言的匮乏和苍白,画中的气象万千和深远意境难以尽述。苏三公子在书中常以古诗词解读画中意境,诗词解画恰到好处,在她诗意语言的描绘下,诗画互融互衬、相得益彰、同显其妙。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中,柳树抽新芽,黄莺鸣枝梢,文士漫步山径,正应了程颢笔下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诗中春景,而这幅画,据说正是画者根据宋宁宗的题诗“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而创作的。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世之作数不胜数,难怪心中有诗意的苏三公子徜徉于古画世界怡然自得,沉迷其中。

  如果古画会说话,它的语言应该是穿越时空的。古代文人的画笔下,焚香、候月、寻幽、泛舟、茶饮、抚琴……乃至金石之器,无一不可入画。当绘画艺术的魅力穿越时空而来,古人心声透过画笔纸墨映在历史的天空里,一幅幅浸染着古人心血与智慧的画卷带给今人莫大的惊喜和感动,串联古今共有的对诗意雅致的向往和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画亘古不变的主题,“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山水画是流传千秋万代的时光印记,灵动的虫鱼禽鸟唤起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高雅超逸和坦荡自在刻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血液里。不论今夕何夕,一幅好的古画就如一个美丽的梦,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用墨笔去抒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岁月流光。

  苏三公子在《附记》中写到,我写的这本书估计是受众极少的。其实不然,如果古画会说话,我想它一定会让我们知道,人们对美和雅致生活的追求始终如一,永恒不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再读散文集《一方水土》
~~~◎胡忠伟
~~~——《古画风雅》读后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魂牵梦绕乡土情
凝望孙犁
如果古画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