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重要篇章,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离不开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近日,记者专访了乌兰察布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那胜巴图。
那胜巴图是一名蒙古族干部,谈起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认识和体会时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各族群众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我的小学、中学就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加授民族语言,深切感受到学好多门语言不仅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能增强学习工作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在旗县、共青团、民委、市委等单位工作,在地方和市直部门多个岗位任职,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我受益匪浅。在接触的各族干部群众以及在生产、生活中体会最深的是,掌握多门语言的民族干部沟通能力较强,开展工作得心应手,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胜巴图认为,文化认同就是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对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融合的历史文化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推进民族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那胜巴图作为民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思路清晰。他说:“近年来,市民政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孤残儿童特殊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大力开展‘守望相助、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孤残儿童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市儿童福利院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市儿童福利院院长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下一步,将结合民政部门的职能深入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全力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增强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倍加珍惜且继续保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谈起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怎样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时,那胜巴图说:“我们要完整、准确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三个离不开’,促进‘五个认同’,牢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着眼‘两个大局’时代高度,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在内蒙古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