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全区融资总量稳定增长,信贷年均增长超1000亿元,2020年直接融资较上年同期增长42%;融资结构逐步优化,中长期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大幅增长,企业上市有突破性进展;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明显;融资环境有效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不良贷款实现大幅双降。全区金融服务从跟着走、同步走向领着走转变,由一般服务向专业、精准、直达、高效转变,金融机构在服务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近日,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一份分析材料显示,我区金融“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行动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2019年2月,自治区政府组织召开“稳金融、促发展”政金企对接会,并启动政金企协同金融“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行动。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保监局、内蒙古证监局等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协同公共服务、丰富政金企对接和差异化金融服务等措施,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围绕自治区现代能源、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营经济、生态环保、对外开放等8个重点领域提供全面支持,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2020年,结合自治区工作实际,将行动的支持领域进一步聚焦为奶业、向日葵、马铃薯、肉牛等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

  本次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分类分层、协同发力,市场化、法治化3项原则,坚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协调发展的理念,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背后的制度性、结构性原因,将支持和服务对象精准细分,由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举措,旨在不搞“大水漫灌”,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项目、园区、企业和乡村,疏通融资难点、痛点、堵点,确保融资结构优化、服务提升、环境改善。

  一是加强“三级”政策协同。自治区、盟市、旗县梳理有效需求,建立三级具体项目、园区、企业、乡村库,梳理国家、自治区支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配套具体金融服务措施,汇聚政金企三方合力,努力构建一支熟悉产业政策、通晓金融知识、了解企业需求的专业队伍,提供“一库一策”配套支持。

  二是明确“四个”服务对象。行动方案重点明确服务对象,“保项目”,重点是保障自治区基础设施、现代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入园区”,重点是引导金融资源向自治区工业、科技、物流、电子商务、农牧业示范等园区集聚。“进企业”,重点是加大对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民营及小微企业、拟上市公司的金融服务。“下乡村”,重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贫困旗县、乡村以及能带动精准扶贫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专业合作社。

  三是开展“五类”政金企对接。分类分层、不同形式开展五类政金企对接:自治区级针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组织示范性对接活动;各盟市、重点旗县根据需求每年开展一次区域覆盖全面性对接活动;金融机构按月深入园区、企业、乡村开展经常性对接;充分发挥内蒙古融资服务网线上融资对接功能,开展实时化对接;金融管理、研究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研究经济金融形势,加强与金融机构总部高层交流,推动政策协同互访性对接。

  四是优化“六专”金融服务。结合金融机构自身定位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和产业的融资需求,确定牵头主办行制度,如工商银行牵头先进制造业,农业银行牵头乡村振兴,建设银行牵头奶业振兴等。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涵盖制定专项方案、设计专项产品、配套专项额度、开辟专项通道、指定专人对接、进行专项考核的“六专”金融服务,保障自治区重大项目得到稳定金融支持,重点开发园区得到综合服务,大中型企业流动性保持稳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得到有效缓解,乡村基层金融服务得到明显改善。

  五是农牧业特色率先突破。根据自治区优势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按照“扶龙头、带小微、联农户、强产业”的思路,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需求,提高金融综合服务能力,让金融服务跟着内蒙古品牌建设走。建设银行支持奶业、邮储银行支持葵花籽、内蒙古银行支持马铃薯、国开行支持肉牛、农业银行支持肉羊、中国银行支持羊绒等,各机构在深入基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专项服务方案,提出包括信贷、保险、担保、直接融资等一揽子金融工具,打造农牧业特色金融服务。

  多措并举下,“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专项行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金融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保项目”方面,自治区本级收集整理有关厅局2021年重点融资项目3679个,融资需求2597.47亿元,编制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册,向自治区各金融机构推介。各盟市梳理1301个项目、369个园区、2506个企业和2251个乡村进行重点服务。“入园区”方面,制定服务方案,推动15家金融机构与西部7个重点园区结对,形成干部互挂、问题共商的工作机制。邀请深圳证券交易所领导调研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三地园区内的拟上市企业,对企业进行上市“会诊”。“进企业”方面,全区24家银行领导班子走访企业67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0%。自治区股权交易中心为企业组织培训共计48次,帮助企业提升法律、财务和直接融资工具的运用能力水平。“下乡村”方面,在自治区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产业扶贫强龙板,帮助农牧企业债券融资8975万元。自治区扶贫小额信贷2020年投放32.3亿元、7.3万户,创历史新高。

  常态化、立体化的政金企对接机制初步形成。一是重点领域示范性对接。自治区本级先后组织开展了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制造业、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奶业振兴、“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等10场政金企对接活动,签约项目183个,项目金额1399.75亿元。二是区域覆盖全面性对接。各盟市、旗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政金企对接活动。如通辽围绕肉牛产业,首创“保险贷”产品;巴彦淖尔聚焦天赋河套品牌计划,推动金融向优势产业集聚。三是金融机构经常性对接。各金融机构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带队走访对接一个民营小微企业,与企业主“一对一、面对面”,解决融资诉求,为企业经营发展出谋划策,落实授信1357.94亿元。四是融资平台实时化对接。在原有内蒙古融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蒙速融”APP,帮助企业线上对接,为87家企业实现融资对接43.62亿元。五是政策协同互访性对接。加强与金融机构总部高层交流,自治区领导先后会晤国开行、东方资产、太平洋保险等机构总部领导,与中信集团、中国银行、平安集团等7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国银行在和林格尔新区设立的金融科技中心顺利奠基。

  金融机构竞相赶超氛围日益浓烈。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围绕自治区现代能源、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营经济、生态环保、对外开放8个板块和自治区优势特色农牧产业,提供精准、直达、高效的金融服务。2020年,建设银行支持现代能源,发挥银团贷款体量大、期限长的优势,为自治区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项目批复信用额度超100亿元,实现贷款投放近30亿元;工商银行支持先进制造业,提供制造业贷款132.6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111.2亿元;国开行支持基础设施,牵头推动内蒙古高路公司融资再安排项目成功落地,融资总额763亿元;内蒙古银行支持科技创新,设立专营支行,支持79户科创企业,贷款余额36.1亿元,增速22.8%;农业银行支持乡村振兴,开展“千乡千队、万村百亿”行动,投放贷款488亿元,支持36.57万户农牧民;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支持民营经济,运用“两支基金”累计为企业提供377.19亿元支持,缓释667.2亿元到期债务风险;兴业银行支持生态环保,支持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和“一湖两海”项目,累计实现各项绿色融资322亿元;中国银行支持对外开放,发展对蒙、对俄跨境业务,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实现132.3亿元,增幅13.58%;建设银行助力五大奶源基地建设,服务奶业振兴,牵头各金融机构向奶业全产业链提供资金支持563.9亿元,贷款余额232.37亿元;内蒙古农信社助力通辽建设“黄牛之乡”,投放肉牛贷款151.67亿元;内蒙古银行助力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授信1.9亿元;邮储银行助力巴彦淖尔葵花籽产业,投放向日葵产业贷款9.97亿元,创历年贷款新高;中国银行助力鄂尔多斯羊绒产业,为企业原绒采购提供贷款支持6.2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内蒙古足球
   第07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8版:影像力
守护绿色的“森林眼”
内蒙古美育在全国大学生 艺术展演上亮“名片”
察右前旗:让果蔬吃上“营养餐”
50年党龄的老党员写下20万字学习笔记
经典永恒再现青城
以党员的名义给予温暖和力量
学党史 办实事
要闻简报
“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