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增长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之举。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力、集聚力,更是竞争力、生产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出台全市统一招商政策,全面对标全国一流作法,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提升工程,重商、优商、亲商、安商,政企同唱一首歌,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在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由2019年的倒数第一名提升到2020年的正数第二名,真正让每一位企业家在呼和浩特都能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突出“优”——
办事不求人 项目能落地 政策能兑现
3月16日,呼和浩特市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兑现大会召开,市长先道歉、后兑现,集中为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兑现承诺资金并签订兑现承诺书,现场兑现10个项目资金,共计1.76亿元。
在随后的日子里,和林格尔新区、各旗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也陆续兑现招商引资项目承诺,36个地区和部门主要领导分别向社会作出公开办理事项承诺。
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承诺兑现,让人们看到了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要把营商环境打造好、把首府建设好的诚意和决心,也大大增强了企业家在呼和浩特干事创业的信心。
对标国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树立“办事不求人、项目能落地、政策能兑现”的首府新形象。呼和浩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对标对表营商环境评价涉及的各项指标以及标杆城市先进经验,进一步优流程、并职能、减环节、压时限,实施“驻企服务员”制度,健全接诉即办和督办问责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
——打造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工业园区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在项目建设方面推进“标准地”改革、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加快建立政务诚信监测体系和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进包容性管理和审慎性执法,多出“指导意见”“服务措施”和“党政企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慎出“管理处罚招数”。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方面“依法保护”,即全面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和产权保护;另一方面“依法打击”,即严厉打击涉企涉商等黑恶势力犯罪,结合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力推动法治环境从“找关系”向“找法治”转变,切实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稳定公平发展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突出“融”——
106个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我最近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只用了3个工作日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在办理完不动产权证后,水、电、气也可以在大厅同步办理过户,我只填了一张表,十几分钟就办理好了水、电、气过户和缴费业务。”办完二手房各项手续的张先生高兴地说。
近日,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不动产权登记窗口在前期压缩办证时间的基础上,继续整合资源、优化审批服务流程,聚焦高频业务事项,全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
为了更好满足群众办事需求,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不动产权登记窗口,在三楼大厅重新设置了房地产遗留项目不动产登记专区,增加窗口数量和办事人员,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
如今,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办事流程简便、手续提前告知清楚是来窗口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市民的一致反映。“现在大家预约成功后准备好材料,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受理成功,在3个工作日时间,就可以拿到不动产权证书了。”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然而,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是,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在2020年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基础上,今年又整合税务、不动产登记、住建等相关部门的相关业务系统,在设置二手房、商品房交易专区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还梳理了群众办理的高频事项,全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不动产交易过户与水、电、气过户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同步即可完成,群众不用再东奔西跑。
以前,群众办理二手房交易过户,需要先进行房屋套数查询,然后买卖双方签订二手房交易合同,之后再去税务部门缴纳税费,最后才能到不动产权登记部门办理产权转移登记。办完以上手续后,再去水、电、气管理部门办理水、电、气过户手续。
今年,呼和浩特政务服务大厅整合各部门资源,引进水、电、气管理部门,在群众办理二手房过户时实现了不出大厅就可以办理水、电、气过户及缴费“一件事一次办”的功能,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承诺。
今年,呼和浩特将在全市推行106个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了群众来到政务服务大厅一次完成一件事的所有事项办理。
突出“快”——
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
今年,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牵头推进“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工作,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推行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在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综合服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将企业开办涉及的营业执照、刻制公章、申领发票、银行开户、员工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6个事项集中,实行“一件事一次办”。以前企业开办需要分别去6个部门办理的业务,现在综合服务大厅就可以并联审批、同步完成。
——“三减一增”提升审批效率。压减时间方面:2021年,呼和浩特市本级企业开办时间实现平均办理时限0.5个工作日,相比国家要求的4个工作日压缩了87.5%。压减材料方面:以前企业开办需要分别去各部门至少提交21份材料,如今在“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只需一次性提交6份材料,即可现场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业务。压减环节方面:“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实行“综合窗口受理、内部并联审批”模式,审批环节从4个压减至2个。
——申领营业执照“零见面”、企业开办“零费用”。依托自治区“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内资企业可以全程网上办理,营业执照自助打印,同时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实现“零见面”办照。同时,还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一套公章(共5枚)、免费发放税控设备、免费邮寄证照等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全程“零费用”,为创业人员减轻负担。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有限的施工期内推动建设项目尽快开工落地,按照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由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共同研究,提出了承诺制先行土方开挖的改革举措。
具体实施条件是:社会投资项目应已签订出让合同,政府投资项目应获得划拨决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规委会审查或规委会审查意见要求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并取得规委会审查意见(会议纪要)。具备以上条件的项目由市工改办发放《同意开挖土方通知书》并签订《企业承诺书》后可以先行土方开挖,待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可进行地基和基础部分施工。
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提前开工改革比正常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间压缩了37个工作日,项目开工平均提前2个月。截至4月21日,已实现先行土方开挖的项目共21个,总投资额约251亿元,节约成本额度约8000多万元。
突出“合”——
整合全市58条热线为“12345”
呼和浩特市西南部有条马路,地处金川、土默特左旗交界处,由于权责不太清晰,导致垃圾成堆无人清理,给附近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了12345热线电话,没想到几天后问题就解决了。”市民唐先生非常感慨地说。
“接到12345为民服务热线平台转办的任务工单后,我们工作人员及时对接了相关负责部门,用两天时间处理了垃圾,同时还对道路进行了限高,建立了长效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再次发生。”土默特左旗台阁牧镇相关负责人说。
曾几何时,呼和浩特市反映问题的热线电话有58条,热线不少,办事效率却不高。如今,市民遇到问题只需要拨打12345接诉即办一个热线,接诉即办中心实行7×24小时全天候受理模式,市民诉求能当场答复的,坐席人员会通过查询知识库即时答复处理,无法当时答复的,会形成工单,转至相关承办单位。
整合58条热线为“12345”接诉即办服务热线,标志着呼和浩特市民服务热线告别了过去“号码繁多、多头受理、效率低下”时代,正式开启“一号通办、高效联动”全新模式,实现了“7×24”小时全程服务。
推动“接诉即办”热线服务平台建设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完成58条热线整合工作的“12345”接诉即办服务热线,改变了以往各种热线“号难记、话难通、事难办”问题,形成了12345“一号对外、诉求汇总、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在平台运行过程中,以提升“诉求响应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为评价指标,每月向社会公布热线办理情况,倒逼各地各部门快速有效回应群众诉求。
据呼和浩特市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主任韩权芬介绍,目前,全市53个乡镇、13个街道设立了为民服务工作站,1007个行政村、308个社区设立了为民服务工作点,组建专人共同负责诉求的承办工作,全市已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四级贯通、全域响应、专人专办的工作管理体系。
突出“新”——
开启“一号通办 高效联动”全新模式
继呼和浩特市与济南、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银川等黄河流域省会城市签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批服务联盟合作协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审批服务联盟宣言》,联合推出企业设立登记等10项商事登记高频业务事项“跨省通办”之后,今年,呼和浩特市再次与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青海省西宁市、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平凉市、庆阳市等地政务服务部门签订《黄河流域五省十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本着实事求是、先易后难原则,选取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社保、养老、医保、企业登记等高频事项作为首批“跨省通办”事项,通过全程网办为主、专窗代办为辅、多地联办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促进各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就近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与此同时,为深入推进呼包银榆城市群建设,加强政务服务协同发展,今年,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牵头提出呼包银榆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并通过函商的形式推进四地达成共识,共同签订《呼包银榆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呼包银榆四地充分利用全国、省(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保持审批权不变的情况下,在四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开展异地受理办理工作,申请事项属地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审核出件。对未实现全程电子化的“跨省通办”事项,通过线下帮办代办、异地视频会商、寄递服务等方式进行办理。
目前,呼和浩特市实现“跨省通办”事项64项,涉及社保、医疗、教育、公积金、养老、不动产、出行、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等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有效解决了办事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痛点问题。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还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关乎首府形象”理念,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和便民利企9条措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牢固树立“乙方思维”“群众思维”“法治思维”“标杆思维”,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让减手续、少审批、不干预,以及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成为新常态,全面树立“办事不求人、项目能落地”的首府新形象。要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积极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经济圈,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全方位对接、深层次融合,努力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