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我区边境旗(市、区)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个人典型事迹摘登
乌兰牧骑进行惠民演出。
社区开展民族团结知识问答。
养殖业带动群众增收。
  【编者按】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为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以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目标的伟大工程。兴边富民行动2000年在我区启动以来,对改善我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边民生产生活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区边境旗(市、区)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兴边富民伟大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典型集体和个人。

  为引导边境地区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守望相助理念、“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进一步做到爱边、固边、守边,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本报将部分典型个人的事迹摘要刊登,以激励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布德: 用真情铺就 各族群众致富路

  布德是内蒙古布德民族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玉雕(乌拉特玉雕)传承人。

  高中毕业后到北京打工的布德偶然在附近的一个古玩市场闲逛时发现,那些草原上遍地都是的石头,在这里价格能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他旋即辞职回到家乡,给自己确定了目标:把乌拉特奇石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乌拉特后旗的奇石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于是,他开始收集并经营乌拉特奇石。在收集奇石的同时,他也注重收集散落于民间的古董。几年下来共搜集了1万余件散落在民间的古物品。他创办了乌拉特后旗草原珍奇博物馆,免费让人们参观。

  2011年,布德创办了乌拉特后旗玉雕厂。他一边经营奇石生意,一边向奇石界前辈讨教,与石友交流切磋。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玉雕厂发展成为内蒙古布德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布德研发生产的“玉石沙嘎”系列首饰和玉石达拉、玉石沙嘎细扣等100多种创意产品获得了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专利权,被自治区列入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2018年9月,布德投资500万元,在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创办了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的民族手工艺扶贫产业园区,专门研发、生产、销售蒙古族玉雕工艺品,制作奶制品、毡艺等各种民族特色文旅创意产品。在产业园区,各民族进城务工人员均可免费入驻园区、免费学习技术、免费展示和销售产品。园区入驻手工艺专业合作社5个、文化公司3家。园区也成为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习所,旗级巾帼创业示范基地、家庭教育实践基地。2019年,园区正式成立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的布德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户”的辐射带动模式,通过玉雕、皮具加工、民族刺绣、奶制品、毡艺等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园区,各族居民互帮互助,共同致富、和睦相处。园区成立以来,累计免费培训牧民436人次,让许多贫困牧民掌握了一技之长,有182人在园区稳定就业。2019年,布德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张万来: 让群众生活过得更富裕

  张万来是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医保局工作人员,2017年1月起担任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苏木罕达盖嘎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紧紧围绕兴边富民目标,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使嘎查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张万来结合嘎查辖区实际,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嘎查基础设施,在嘎查修建3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活动室和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设施于一体的广场。嘎查投入30万元,修建嘎查街区道路5公里并安装路灯,为嘎查牧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为做好嘎查社会治理,张万来坚持把访民情、释民惑、解民难、化民怨、汇民智、助民富作为工作出发点,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坚持抓实网格设置、人员配置、待遇保障、责任落实、实体运行“五个到位”原则,以“党员中心户”区域为单元划分网格,通过构建“多网合一、一员多用”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使嘎查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张万来积极与上级林草和农牧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在宜林地种植适合本地生态的经济型生态防护林,带动罕达盖地区将低产耕地(非基本农田)逐步调整为种植蓝靛果。2020年,罕达盖嘎查利用退耕地种植生态经济林蓝靛果4500亩、沙棘9667亩。

  张万来组织牧户联合出售牲畜、采购生产资料、转场抗灾等,帮助辖区牧民有效减少生产性支出。他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积极向上级争取自治区产业扶贫资金636万元,组建牧博源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万鼎生态有限公司,培育和发展优质肉牛近200头。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几年来,嘎查以畜牧业养殖为主、多种经营为辅,实现了产业资产过100万元、年收入超10万元的目标。

  白金: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祖国北疆

  白金是满洲里市敖尔金新村牧民,现任满洲里市敖尔金新村百吉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金19岁时跟随父母赶着勒勒车来到了满洲里,那时的敖尔金村土坯房低矮、交通闭塞,群众生活艰苦。

  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尤其是国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投入,为敖尔金新村注入了发展活力。白金也从一无所有的牧民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家。他与周边牧民共同组建了百吉乐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用创新经营的方式把产业做到了网络新媒体端,以直播、短视频、抖音等方式向全国各地消费者推广畜牧产品。现在的百吉乐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重要旅游地,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万余人次。截至2020年已连续举办14届百吉乐那达慕大会,成为展示边城满洲里民族风情、促进民族团结、推动草原文化旅游相融合的重要平台。

  发家致富的白金始终不忘感恩社会,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助贫解困,捐款赈灾。多年来,他资助贫困牧户石兴全,帮助他致富;长期帮扶扎赉诺尔区灵泉镇和新开河镇周边的贫困户20余人;经常看望市南区托老所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米面油、奶制品及牛羊肉等生活必需品。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他为当地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养殖业、蔬菜种植业、酒类销售等行业共同发展。

  作为满洲里市政协委员,白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结合当地农牧业发展特点,打造出了老百姓信得过的呼伦贝尔原生态天然绿色畜牧产品经典品牌。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百吉乐游牧部落被评为3A级旅游接待牧业户;2015年被自治区农业厅、自治区旅游局评为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

  面向未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白金将依托敖尔金新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一地缘优势,团结带领更多各民族群众发展特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民族团结之花在祖国北疆盛开得更加艳丽。

  肖小蓬:让合作社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平台

  肖小蓬是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和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近年来,他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在阿日林一合嘎查建设肉牛养殖场,为群众树立了通过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的榜样。

  2007年,肖小蓬发现本村的环境非常适合肉牛养殖,可是没有形成规模。他相信规模化养殖肉牛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就下定决心开始养殖肉牛。他一边养牛,一边钻研养牛技术,积累养殖经验。一年下来除去成本和开支,他不仅赚了钱,还学到了大量的养牛技术和经验。2014年,肖小蓬注册成立科右前旗和泰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主要经营西门塔尔牛的养殖、改良、繁育、收售等。

  2015年和2016年,科右前旗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10万元投入合作社,扶持合作社发展。合作社自筹310万元,合计投入资金420万元,新建标准化圈舍四栋4000平方米,引进通辽、吉林伊通等地优质西门塔尔繁育基础母牛200头。合作社逐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合作社的引领带动,养殖的优质西门塔尔牛每头售价10000元—12000元,每头牛净利润提高5000元左右。

  经过肖小蓬这几年的努力,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被评为区级示范肉牛改良基地、全旗科技示范基地、德伯斯镇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被评为盟级示范合作社。

  为回报党和政府对合作社发展的大力扶持,肖小蓬采取“资产收益模式”,按10%的比例,带动452名贫困群众年均增收1000元;积极引导周边群众通过土地形式入股,共入股土地8户450亩,年均带动增收5500元;积极帮助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合作社雇用工人20名,月平均工资3300元,带动群众年均增收4万元;引进西门塔尔牛3200头供全旗贫困群众选购,合作社主动承担肉牛品质保证、疫病预防、价格兜底、技术指导及其它后续服务,最大限度降低贫困群众养殖风险,为当地群众发展养牛业增收致富作出了贡献。

  斯日古楞:

  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的口岸交警

  斯日古楞是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公路巡逻一中队中队长。从警20余年,他先后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嘉奖2次,被评为优秀民警7次。先后荣获2019年度“感动北疆 最美警察”、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今年48岁的斯日古楞从事公安交管工作已经21年,在甘其毛都口岸工作11年。从警20多年来,斯日古楞调解纠纷、处理事故、侦破案件百余起。他始终坚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经常应甘其毛都学校的邀请,为学生们讲授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课程,把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心中。

  甘其毛都镇辖区4317平方公里,牧民们居住分散,近的离镇区几十里,远的上百里。为了让牧民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斯日古楞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嘎查,同牧民唠家常、话团结,并留下宣传资料和手机联系号码,反复叮嘱牧民有事就给他打电话。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斯日古楞结合甘其毛都镇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主动参与5户贫困户的帮扶,通过安排务工、协助开设牧家游等形式,帮助5户牧民全部实现脱贫。

  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斯日古楞总是冲在前面。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斯日古楞正月初三就返回口岸,一干就是45天。

  中队年轻人多,斯日古楞结合工作实际,以案说法,帮助青年民警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交通管理业务技巧。他还组织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班”,组织民警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中队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列为学习教材,要求民警做到应知应会。通过长期抓学习,目前中队蒙古族民警辅警实现蒙汉兼通,汉族民警辅警用蒙古语交流无障碍,为口岸交警更好地履行职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斯日古楞带着对甘其毛都口岸和各族群众的深厚感情,一心扑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为口岸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区边境旗(市、区)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个人典型事迹摘登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特刊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评论
   第12版:收藏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