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兰:巧手“绣”出有滋味的生活

孟兰在制作蒙古族刺绣。 金泉 摄
孟兰和丈夫在饲喂“扶贫牛”。金泉 摄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脱贫致富是等、靠、要,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的脱贫户孟兰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响亮回答:依靠巧手银针,一年“绣”出几万元收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初见孟兰时,她刚忙完地里的农活,骑上摩托车赶回家,只为早点完成手里的刺绣订单。“这幅刺绣是客户花4000元订制的,大概要绣20多天,有钱赚再忙也要挤时间,累点儿也值得。”谈话间,孟兰的手也没闲着,纤细的绣花针在织布上穿梭,两只艳丽的彩蝶呼之欲出。

  如今的孟兰精神饱满,对生活充满信心,而在6年前还是另一番情景。那时她家中母亲患病,两个孩子正在读书,老人的医药费、孩子的学杂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不管孟兰怎样辛劳,日子依旧在原地踏步,让她身心俱疲。

  “我们这儿盐碱地、山坡地多,种地没啥收成,想养牛也没本钱,只能四处借钱过日子,忙活一年就还上个利息钱。”就在孟兰夫妻俩一筹莫展之时,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如春风一般吹来了希望。2015年,孟兰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易地搬迁、教育、医疗等一系列政策帮扶下,一家5口人住进了新房,还依托扶贫产业资金养起了肉牛,丈夫白吉林白乙拉被聘为生态护林员,也有了稳定工资收入。

  “共产党的好说不完,没有这些好政策,就没有我们家的新生活。”2017年,孟兰又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蒙古族刺绣技能培训,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不仅传承了刺绣技艺,还很好地照顾了家庭,孟兰十分满意这份工作。如今,与刺绣“相处”5年时间的她,靠着巧手绣出了财富,绣出了精彩人生。

  “我每天5点钟起床,洗漱完了就开始绣花,一天至少要绣上5个小时。”孟兰指着自己的作品自豪地说,现在的她可是一级“绣娘”,刺绣收入从第一年的800元增至去年的2万多元。今年她又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一年内我要通过刺绣挣到5万元。”

  种着地、养着牛、绣着花,房子宽敞明亮,四轮车摩托车置办齐全,孩子们大学毕业,老人颐养天年,如今,孟兰一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手头宽裕腰杆就直了。”孟兰家算不上是嘎查里最会挣钱的人家,但却是村里变化最大的一家。眼下,她家院子里堆满了砖头,她和丈夫准备给来年出生的小牛犊再盖一个棚圈。

  对于未来,孟兰满怀期待与憧憬。“刺绣作品之所以珍贵,在于这些图案是用手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用心一线一针织出来的。希望一家人未来的日子也通过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创造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论道
刘树林:努力经营 念好养牛“致富经”
孟兰:巧手“绣”出有滋味的生活
春英:“用勤劳双手创造出彩人生”
王顺:小木耳大产业 种出生机与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