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文成:两副担子“一肩挑”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2020年,王文成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消息传来,边墙村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王书记获此殊荣,那可是实至名归啊!”

  驱车驶过太仆寺旗宝昌镇,顺着宝固县省道一路向东南方向行驶7.5公里,一座仿古的城门引人注目,随之映入眼帘的是3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边墙村。

  穿过这道古色古香的“城门”,林荫间的水泥路延伸到村庄,湿地公园里的凉亭、木栈道、草坪,一派清新的田园风光。沿路的村边是明亮整洁的民宿院落,有几处小二楼、四合院点缀其中,村民的住宅整齐划一……欣欣向荣,是边墙村给人的直观印象。

  谁能想到,9年前的边墙村还是太仆寺旗最穷的贫困村之一。土路、土房、土院墙,贫困人口多且没有产业。当时,村里只要是有些能力的人全部往外转移,可王文成却带着自己18年努力攒下的资金回到了家乡。

  边墙村变强的故事也由此开篇。

  2012年8月20日,边墙村新一届村干部选举结果公布,事前并不想参加选举的王文成高票当选。“既然乡亲们都信任我,那我就干一届。”就这样,58岁的王文成走马上任。

  此时的边墙村是太仆寺旗垫底的“尾巴村”。一方面,家乡的破败和父老乡亲的穷困刺痛着他的心;另一方面,村民也迫切地需要一个“领路人”。

  边墙村拥有7800亩耕地、6000亩荒山和湿地、3000亩林地及少量其他用地。

  9年前,这片土地“乱象丛生”——农用地利用低效;土地分配不合理,有的村民去世近20年,其名下仍有土地,部分土地使用还存在着纠纷;居住区用地基本无规划,房屋院落乱占乱建;荒地荒山多年闲置;道路网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坐拥土地,却受制于土地,多年来,地不能尽其力成了边墙村的“穷病根儿”。

  不解决土地问题,何谈发展?地力不挖掘,发展的合力如何形成?

  在外打拼多年的王文成凭着经营头脑,首先从“摆平”土地这个根本性问题入手。2013年,全村开始了土地大调整。

  一听说调整土地,大部分村民表示理解和拥护,而部分村民却公开唱反调,有上门吵架的,还有耍赖“作妖”的。

  “我老父亲去世了,两个孩子考上了公务员,这3份地都拿出来!”会上王文成一语惊人,先拿自己“开刀”,主动将自家名下的部分土地拿出来归入村集体,进行再分配。

  一次次的开会、动员、讲道理,村干部们带头“打样”。一些党员村民纷纷响应,紧随其后的是一些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者,大家逐渐意识到:这样做肯定错不了。

  有村户籍的全给,考上公务员的和去世的逐渐撤出,多占的分给缺地的……每个人6亩地,1亩自留,其他5亩整合到合作社作为集体资产,最终,边墙村的土地完成了调整分配。

  把多占的清出来,把缺地的加进来,把荒废的用起来……在王文成上任后的第一个春天,变化每天都在村里发生,“捆绑”起来的土地成了发展产业的资本,大伙看在眼里、服在心头。

  苏醒的不仅是沉睡的土地资源,还有村民们的观念。大伙逐渐意识到,只有土地真正流转起来,从地里刨食才能变成从地里掘金。

  随后,王文成带领着村民,把过去废弃大坑拉土填平后建了80座大棚,不仅完成了对环境的治理,出租后也为村集体带来每年16万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他牵头成立了太仆寺旗昌祺红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肉牛育肥和风干牛肉加工为主,生产的牛肉干十分畅销。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边墙村涌现出一些养殖大户,发展牛羊养殖,有效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同时吸纳入社村民114户、340人,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有了产业支撑,王文成带领村民改造危房、硬化路面、安路灯、垒院墙、建公园……累计投资2100万元,建起了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公共厕所,街巷硬化12公里,安装路灯85盏,改建院墙32000米,580户农民危房改造并通了自来水。短短几年,硬是将一个贫穷闭塞的后进村,变成了一个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的先进村。

  近两年,善于捕捉商机的王文成又把眼光聚焦到旅游业上。如今,走进边墙村,■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看到的是大片的芍药花,绿绿的草坪,整齐的民宿。“要不是新冠肺炎疫情,这时候我们村那可是一房难求!”村民张武说。在边墙村,像张武一样搞起农家客栈的还有45家。

  经过几年努力,边墙村已完成湿地公园、芍药沟、农家客栈、会议中心的建设,湿地水系、林间烧烤、垂钓园、滑雪场及亲子活动中心都一一落成。

  2016年,在王文成的带领下,边墙村建起3.3万平方米蔬菜交易市场,还建成育苗基地350余亩,年输出各类苗木120余万株。他还率先发起成立了太仆寺旗首个中药材协会——太仆寺旗中药材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黄芪、射干5000多亩,每年可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1万人次,带动50余个贫困户增收,为妇女、中老年劳动力提供季节性务工场所,有效增加村民收入。贫困户孙树霞、刘永军夫妇高兴地说:“我们两口子就是通过打季节工实现脱贫的,在家门口有工作岗位,好日子有奔头啊!”

  2020年,边墙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年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增至2万多元。

  如今,两副担子“一肩挑”的王文成干劲更足了,他信心满满地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上幸福新生活,我们边墙村人一个都不会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草原号
落实“三个责任” 严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自治区百姓宣讲团走进鄂尔多斯宣讲
巴彦淖尔市为5600余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
2021首府特色农畜产品 专场推介活动启动
传承半个世纪的“红书包”
回民区:红色资源成为 党史学习教育“实景课堂”
阿拉善高新区:全力解决 群众烦心事揪心事
不朽的功勋 闪光的精神
王文成:两副担子“一肩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