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田建军经过20年刻苦钻研,研究开发了特色发酵乳、肉制品;内蒙古人民医院刘卫平博士作为医院感染学学科带头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培训了近400个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自治区畜牧工作站研究员包呼格吉乐图长期深入生产一线,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技术服务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在广袤北疆大地,诸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作着贡献,以不懈奋斗和责任担当书写着人生芳华。
近年来,我区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短板,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强化引进人才集聚、强化产学研人才合作等措施,实现了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新突破,为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营造了良好环境。聚八方英才而用之,让各行各业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能培养吸引更多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相比而言,受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科研条件、配套设施、教育资源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区人才吸引力不强,加之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外部竞争加剧,导致我区在各大产业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上处于劣势,新兴领域和高端领军人才队伍短缺现状难以改善,人才结构性缺失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掣肘。今后,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加快实现绿色转型的步伐,我区亟须创新人才招引政策,确保人才引进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尤其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
产业链引领人才链,人才链支撑产业链。规避与其他地区在人才引进上拼资金、拼待遇、拼资源的同质化竞争,我区要在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匹配度的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差异化人才战略,有度有效引才聚才。一方面,必须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盘活用好本土人才,加强加快本土人才开发培育力度,注重就地取才,做到人尽其才。另一方面,引进人才要立足本地区产业发展战略部署、总体要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紧扣乳业、稀土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准匹配产业需求和人才资源供给,围绕“产业链”形成“人才链”,实现人才集聚与重点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良禽择木而栖。但凡人才,最大的愿望是在自己喜爱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最大的顾虑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对于高素质人才来说,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良的制度环境、一流的服务保障往往比优厚的待遇更有吸引力。尤其对于内蒙古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相较于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为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搭建平台,给人才创造一个能够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从优惠政策、资金支撑、融资担保、激励机制等方面发力,改善人才的政策待遇及发展空间,清除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人才都能真正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这样,人才就会落得进来、落得安心,就会落地生根、开创新花结发展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要以高层次的平台聚才、以灵活的体制机制用才、以优质的服务环境留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流向内蒙古、留在内蒙古、贡献内蒙古,形成“近悦远来”“济济多士”“群贤毕至”的繁荣局面,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夯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