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灵的牧场》——

在多彩的天空放飞心灵

◎张俊平
  李樱桃的散文集《心灵的牧场》内容包罗甚广,从内蒙古文化到历史名胜,从民俗风情到生活点滴,从莫言到卡尔维诺,从读书到写作……它们既是具体的,串联起李樱桃生活的场域;亦是抽象的,勾勒出李樱桃精神世界的轨迹。从这些文章传达出的情感意蕴里,我们深切感受到李樱桃对文学的执着,对故乡的依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部散文集里有不少涉及鲁院的篇章,如《我的鲁院表达》,记录她在鲁院学习时的情形与思考。2016年的春夏,李樱桃曾在鲁迅文学院第29届作家高研班就读,我是她的班主任。作为见证人,读起这些文章,不由回忆起3年前的那段时光。其实,在此之前,李樱桃已经有过类似的求学经历。2009年至2012年,她在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班学习3年。《心灵的牧场》“绿色的呼吸”一辑中,有数篇谈到她就读内大文研班时的情景,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篇《真的期待,真的盼望!》。她描述自己文学道路上曾经遭遇的彷徨:“书读着,作品写着,却像泛潮的湿柴,虽点着了,却是不明不亮的火。想着,多会儿才能亮成一根火把,照亮前方的路。”与纯粹的文学渴望针锋相对的是抉择的两难,“工作是我的饭碗,而且不是我一个人的饭碗。文学是我的追求,追求了半辈子,已成了一种生活常态,始终无法离弃。”在文学的道路上,李樱桃艰难跋涉,执着得令人感动。我始终相信,这份执着一定会带给她一片美丽的文学天空。

  在散文集《心灵的牧场》里,李樱桃的文字须臾不离内蒙古文化的底色,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提供了滋养她文学创作的沃土,也是她魂牵梦萦的精神原乡。在李樱桃的笔下,呼和浩特这片青色的草原不仅有胡服骑射、昭君出塞为代表的灿烂文化,也承载了她对于亲情、童年、故乡的美好记忆。在第一辑“清凉的草原”里,李樱桃用细腻的笔触将以武川、居延海、丰州古城、黑水泉村等为代表的内蒙古历史文化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像一个大地的行者,用脚步细细丈量这里每一寸纹理和褶皱,言语间满是欢喜和自豪。在《我的老屋》《莜麦情》《端午节的味道》等篇章里,她对故土风情的描摹令人神往,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这些文章里,李樱桃常常以回忆开篇,童年的美好、亲情的可贵、民风的淳朴,在今昔对比中焕发出不可抵挡的魅力,让故乡具有了永远言说不尽的精神内涵。

  在另一些篇章里,李樱桃则以小说家的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在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中,传达出守护人间温情的价值取向。这些文章集中在第二辑“记忆的苔藓”里,篇幅大都不长。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呼唤以孩子般的真诚和单纯破除成人世界人际交往的隔膜;《另一种痛苦》反思现代教育制度下孩子成长的得与失;《一份报纸的力量》通过一个意外之举揭示个人之于社会、之于他人的价值所在,弘扬助人为乐的正能量。这些可以看作生活随笔和拾零的短章,在李樱桃的作品中带有格外迷人的光辉,在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中体现了一个文学创作者的社会良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高云峰故乡散文读后
~~~——观大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有感
《心灵的牧场》——~~~◎张俊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赤峰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观察·兴安
以生活为底色的真情书写
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在多彩的天空放飞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