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为挚爱,故而放歌

——浅析长诗《惊蛰雷》
  

  ◎周思明

  唐德亮的长诗《惊蛰雷》作为一部重量级的政治抒情诗,跨度大,思考深,分量重,影响大。纵览全诗,洋溢着一股激越的政治情怀和浓郁的诗性气息。从这首诗本身看,唐德亮是一个颇具儒家精神、有勇气、有担当的诗写者。他关注时代,心系民众,视野宏阔,气势如虹,这在他的长诗《惊蛰雷》中,有着充分而具体的体现。

  逾百年国际共运史,暴风骤雨,跌宕坎坷,路途曲折,波诡云谲。对之,诗人经过深入思考,给出了他的诠释和表现。《惊蛰雷》的诗意表达,决非莺歌燕舞式的粉饰太平,而是一种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大胆揭示,是对惨烈的历史真实的诗性还原。比如,在书写国企改革内容时,诗人不避讳官员的腐化堕落、管理者的奴颜卑膝、国企大贱卖、私企老总的残酷、下岗工人的悲酸……唐德亮的诗写,不是一个待在“舒适区”的轻音乐诗人所为,不是以四平八稳的姿态对话这个世界,他勇于冲撞那些在他看来不合理的存在,他的政治抒情长诗《惊蛰雷》是一种直面社会人生的诗歌文本。

  4600多行的长诗《惊蛰雷》以书的形式由出版社出版后,引起热烈反响。诸多诗评家纷纷赞叹:这首诗让人“读得热血沸腾”,它是“平地一声惊雷”;“读了那么多底层诗歌,只有《惊蛰雷》这部长诗站得高,看得远。”《惊蛰雷》的巨大反响,暗合爱尔兰诗人威谦·勃特勒叶芝所言:“诗是奔流在一起的血、想象和才智。”美国诗人康拉德·艾肯说:“诗是额上流汗、手上流血、心里痛苦的人的绘像”;艾略特也说,诗是“变血为墨迹的阵痛。”这些外国诗人的话,与鲁迅“诗是血的蒸气,是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高度契合。长诗《惊蛰雷》是对上述诗人作家论述的真诚实践。《惊蛰雷》中的诗句:“面对变幻的世界/我是三月的杜鹃/啼出团团殷红的鲜血/心底的颤音/不知/有多少人共鸣/有多少个知音?”实乃诗人化痛苦思考为时代强音的心曲呈现。

  应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然出现多元分流,诗歌也出现了多种变体: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平安体、浅浅体等。为些变体诗歌写作,之所以令人轻视,其原因是对现实的无视,对世界的涂鸦,缺乏真诚,忘记了诗人首先应该对历史真实性负责这条根本原则。一篇诗作,只有真实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它才会有生命力,也才会有审美价值。

  诗人与历史是分不开的。诗人有责任有义务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建构和传承。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戏说”历史在文艺界悄然流行,及至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甚至发展为“胡说”“恶搞”。譬如将历史事件剥离特殊的历史语境肆意发挥,或无视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进程中的功过是非,毫无根据地加以无端想象,文艺作品在“戏说”之下,逐渐沦落为被消遣和被消费的对象,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坚守也被束之高阁。与此相反,唐德亮的长诗《惊蛰雷》,是对上述诗写倾向的反抗。这种严肃审视历史、积极介入现实的诗歌创作,与民众在骨子里是结合在一起的,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现实的关切与对自我内心感受的遵守。

  有评价称,唐德亮的《惊蛰雷》是一部具有高度概括力与想象力的抒情长诗。这作品,以全新的视角,直面现实生活,观照中外古今。诗人思想犀利,忧思深广,蕴含激情与正义良知,既有对现实的批判,更有对先哲、先贤的礼赞,呈现了对社会、历史、文化准确深刻的把握与表达。长诗结构宏丽,想象丰富,气势恢宏,博大中见细腻。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质朴自然不乏优雅,具象与抽象、现实与浪漫、感性与智性、形象与思辩、审视与承担、历史感与时代精神的交织相融,使这部长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长诗《惊蛰雷》凸显诗人的现实关切和人文关怀,呈现了诗写初心:重铸新诗的精神质地,重塑新诗的对外形象,用一种悲悯的、激情的语言作为探测器,去追寻通往人性深处的路径,。可以说,介入现实、思考人生、尊重自我心灵感受,是唐德亮诗写的鲜明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以《跨过鸭绿江》《潜伏》《大宅门》等为例
~~~——浅析长诗《惊蛰雷》
~~~◎王鹏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草原号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电视剧创作与现实主义原则
因为挚爱,故而放歌
雕塑光阴